今天看到一篇关于破窗效应的文章,感觉内容非常好,特别分享收藏!
跟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实验—破窗效应。
这个实验对于养育孩子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家长都不小心把孩子的人生搞成了这个实验的糟糕结果。
这个实验进行过好几次,最早的一次是1969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一些研究人员,他们找来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一个条件很好的小区里,一辆停在一个条件特别差不太安全的小区里。然后他把停在“差小区”的车的车牌给摘掉了,还把这辆车的顶棚打开。结果呢,不出几个小时,那辆车就不见了,而那个“好小区”的车还在。
你可能会想,这有啥奇怪,两个小区治安不同嘛。但是下一步实验是,他们把停在“好小区”的那辆车,津巴多用一个榔头把玻璃上砸了一个大洞,我们再看结果。通过研究人员的暗中检测,他发现人们对这辆车的态度开始莫名其妙不一样了。好多人在经过这辆车的时候都忍不住会踢一下,或者再破坏一下、再砸一下,最后这辆车被弄得破败不堪,不仅如此,甚至几个小时后这辆车也被偷了。
因此就有了这个心理学的"破窗效应"理论,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如果有一样东西遭到了破坏,而这个破坏没有得到修复,其他人会受到前面那些破坏行为的纵容和示范,去模仿这些破坏行为!所以,“第一扇破窗”,就是一个事情恶化的起点!
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比如:咱们去两个朋友家做客,一个朋友家窗明几净,你进门是什么态度?另一个朋友家乱七八糟,你进门又是怎样的态度?第一个家庭你会自然而然想到换鞋再进去,第二个家庭也许你没多想,就这样穿鞋进去了。态度不由自主就发生了变化。
实验人员还用一幢有建筑做了实验,打破一幢建筑的一两扇窗户,人们就开始随意的砸这个建筑的其他玻璃。甚至有人闯入建筑内为所欲为!
“第一扇打破的窗户”,在暗示其他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什么后果;“第一个乱扔的垃圾”,在暗示其他人:地是可以随意踩的,没什么后果;
提问:是否有家长给周围人做了错误暗示?暗示周围的人,“自己的孩子是可以随意对待的,是可以不尊重的”?!请注意: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很多父母或者孩子的长辈,也是这样不经意之间打破了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扇窗,给周围的人暗示和示范:“你的孩子是可以伤害的,而且没有后果!”
请看实例:第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和其他孩子一样,身上有很多小毛病。他的爸爸妈妈在他年幼的时候,怎么看他都感觉可爱,那个时候从来不会打骂他,也很耐心。但是,到了孩子两三岁以后,爸爸妈妈越来越感觉孩子的身上毛病怎么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开始有了第一次的动手、第一次的打骂。
有了第一次以后,他的爸爸妈妈越来越容易失去耐心,经常忍不住唠叨孩子“哎呀,你看看你把衣服弄成啥了?”.....“该睡觉了还这么兴奋,你要干啥?”……..这样的唠叨和抱怨随着孩子的长大,变的越来越多。爸爸妈妈面对家里人,面对外人,甚至面对孩子的老师,都会忍不住抱怨几句:“唉,你不知道,我们这个孩子不知道咋回事,反正就是毛病多......”。甚至开家长会,给孩子的老师,妈妈也会说:“老师你放心管,我们家这孩子皮得很,不听话你就打,我们家长没意见。”
再比如,家里来了亲朋好友,孩子玩的一高兴一吵爸爸就会对客人说:“我们家这孩子烦人的很,你别理他。”结果亲朋好友们也都跟着就开始批评教育孩子:“你要懂事、要听话,不要再这样让你爸爸妈妈一直操心了......”结果在父母的抱怨声中,他们亲手打破了自己的孩子人生当中的“第一扇窗”,为周围的人做出了示范和暗示,就是:自己的孩子是不值得尊重的!不值得被好好对待!是可以随意的指责和打骂的!因此,这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都受到了老师很多批评。动不动被老师罚站,甚至被冷落。周围的人都感觉,他爸妈说这小孩从小就是这样,烦得很,根本不能给好脸!
我们要知道,我们身边的人,包括老师,都只不过是个的普通人。他可能没有想要去故意伤害谁。但是,当人们受到了孩子父母的这个暗示之后,就如同对待已经脏了的地面一样,对待孩子就会特别随意,而没有内疚。而孩子受到这么多人的指责和抱怨,人人都觉得他的毛病多,孩子的成长能好吗?所以,这个孩子就表现越来越糟糕,信心越来越差,越来越不愿意努力了。所以我们要记得一句话:抱怨只会让问题扩大化!
你给周围的人抱怨孩子的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在打破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扇窗!让事情越变越糟。
我们看完了反面教材,我们再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这个家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照样问题一大堆。但是这个孩子有福,他的爸爸妈妈始终记得一句话:“发现问题是改变的开始。”
所以,每当孩子有哪些做的不太好的地方,他们就观察和反思:孩子这个问题是欠缺什么能力?那个问题是欠缺什么能力?因为,他们通过学习,非常清楚,孩子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能力不足导致的。
比如,孩子爱哭闹,他们知道是因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他们知道是因为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不足;
孩子说话不算数,他们知道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孩子撒谎是因为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不足......
你瞧,这才是核心关键!
所以抱怨又有什么用?所有的能力都需要方法来提高,而不是抱怨。
当他的父母牢牢记得这句话“发现问题是改变的开始”,他们就很少抱怨孩子,而是用心的帮孩子提升能力。
结果孩子逐渐长大,虽然毛病也挺多,但是父母在帮助孩子改善问题的过程里,能力却越来越强,每当孩子有一些进步,他的爸爸妈妈就和周围的人分享。
比如,亲朋好友来做客,他们闲聊就说:我们家孩子上次和同学发生矛盾,孩子是怎样解决了问题的......亲朋好友立刻就感觉:哇,这孩子情商好高啊!结果就一起开始表扬孩子。再比如,他们见到老师会给老师开心的说这个孩子的变化,并且告诉老师,这都是老师耐心教导的结果。所以,老师也越来越多的发现和认可孩子在不断进步。
发现了吗?这一对父母和前面一对父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前面的那对父母只会抱怨,只有情绪化,他们的抱怨扩大了孩子问题的范围,但是却没有用任何方法给孩子提升能力。
后面的这对父母,他们没有抱怨,但却寻找方法来帮助孩子提升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并且,他们还帮助孩子树立了正面形象,让周围的人都会感觉:他们的孩子教育的好!是值得被好好对待的!是值得欣赏的!
你现在是正面教材还是反面教材,你愿意做怎样的父母呢?值得大家思考并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