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思=成长
——《跨学科主题学习》第一讲小结
阳光实验刘文霞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J.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将这句话应用到我们目前的共读中的话,那一定是学习(实践)+反思=成长,虽然我没有在题目中冠以“经验”,但是相信我们每个人在潜心阅读的过程中,肯定都带着对自己已有教学实践的反思进行阅读。
今天星期六,按照我们的计划,在明天我们将完成这本书的第一讲的阅读。在这个时候,期待伙伴们都可以基于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结合第一讲后面给出的反思题目,可以进行有效反思,让我们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到底是什么?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本讲内容,再看“跨学科主题学习”。
从概念的理解上,书中给了我们清晰的结构认知。“跨学科主题学习”包括三个关键词组,分别是跨学科、主题和学习。首先,跨学科。是指基于一个学科跨越另外的一个或者是多个学科的学习,学习的发生不再单独拘泥于一个学科,而是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性学习。至于跨的形式,崔允漷教授在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话语自主建构的一种尝试”论文中给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两种类型:“科目A跨科目B”型与“科目A跨科目B+”型。第二,主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有育人价值的学习指向。在主题的引领下,学生需要通过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去解决主题引领下的系列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主题”的确立是最关键的一环,或者说是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难的一环。如何选择一个更具有统领性的、体现育人价值的主题来融合多学科的学习?这需要学科教师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入思考。就学校跨学科课程的建立来讲,如何立足学校特色发展以及国家课程的培育方向,确立学校跨学科的主题框架,给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鲜明的方向指导是当务之急。第三,学习。这里的学习是不再单指学生对于知识点或能力点的散状学习,而是指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以主任翁的身份参与到具体问题解决过程当中,是一种主动的跨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包含了师生的共同学习,共同的探索,教师的身份不再单纯的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学习的设计者,协助者,共学者。
二、坚持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坚持学科立场。这一学习形式并不是对学科学习的否定,而是对学科学习的深化。立足于学科学习,为了解决生活当中真实问题的存在而跨越多个学科进行综合化的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去深化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再次回到学科的学习上,使对学科学习的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实现学科学习的闭环。跨学科主题学习绝非为跨而跨,一定是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学科教学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而调用多学科的知识,通过综合运用达到问题的解决。2022版课标中对跨学科学习的课时“不少于10%”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占位90%学科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10%的跨界学习,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学习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同时深化学科学习。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学科学习改进的意义。
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学科学习的进一步推动有着长远的意义。首先它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的有效的途径,素养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去参与具体的学习实践,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彰显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观。而具体到学习实践,参与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很少有生活中的问题是仅用一个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那么在从学科角度出发的学生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调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学习学习的深化。其实学科教学当中的综合性学习,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长期的教育改革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推进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教育改革的今天再次把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了出来,是对学科综合学习的一个深化,使学科能够立足于自己的学科主动跨界,而实现知识的综合化学习。这一改变必然推动学科内的综合化学习的实现,引领教学方式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