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转改”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

“走转改”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

作者: 4a7b14ea6219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20:49 被阅读260次

    新时期赋予新闻媒体的责任,需要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信息。面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媒体提供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方法和经验,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缺陷和弊端,需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揭露种种不端行为,向公众传递文明观念和健康理念。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国新闻界担当社会责任的重新审视,是改进新闻工作的根本途径,代表着新闻宣传的正确方向,应当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一、“走转改”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的高度 

    在长期新闻实践中,人们逐渐探索出新闻活动的两条基本规律——事实决定律和尊重受众律。新闻工作只有在尊重事实和尊重受众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完成新闻活动,实现自己的特定诉求。 

    当今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新闻队伍结构都出现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深化对新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走转改”活动对此做出了有效探索,是新闻战线认真遵循和实践新闻规律的重要转变,也是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增强新闻说服力影响力、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重要途径。 

    新闻报道的根基和源头在社会实践中,新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研究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强化报道的百姓视角、民生情怀、服务意识;注重使用群众语言,鲜活表达,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在同群众交流中形成共识,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发挥媒体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职责和作用。大批编辑记者在基层采访中获得滋养,锤炼了意志品质、能力素养。这些实践表明,“走转改”活动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各新闻单位在活动中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走转改”为新时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 

    新闻战线肩负着正确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反映群众呼声的重任。“走转改”活动为新闻界在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能够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坚持把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前的新形势及基层群众的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真正使新闻事业得到发展壮大。 

    深化“走转改”活动,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把版面和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准确把握群众需求、贴近群众心理;要善于掌握和运用新载体、新技术,不断改进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要善于捕捉和描述社会进程的细节变化和动态过程,帮助群众了解客观变动,适应环境变化。 

    深化“走转改”活动,要深刻理解新闻工作的目的所在、动力所在,明确认识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认清自己的角色,在接受群众的教育中得到锻炼提高,做人民群众认可和欢迎的新闻工作者。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自觉抵制错误观点、虚假新闻,维护健康的新闻传播秩序。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三、积极实践“走转改”使新闻报道呈现新气象 

    1.深入基层,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新闻记者只有真正走向基层,才能获得真实、鲜活的新闻素材;只有与群众走得近、交流得多,才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体现新闻工作的价值。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要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强化报道的百姓视角,彰显民生情怀,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满腔热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然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让群众成为画面的主角,让草根成为报道的主人公,已成为央视“走转改”报道的一个鲜明特色。据统计,2012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共播发“新春走基层”报道50多条,收视率比往年同期提高27%。报道着重关注普通人的命运,把报道的触角深入到社会最小细胞,呈现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观念:“直击春运”、揭露 “黑心棉”、 解决“冬季供暖”,这些报道有的注重为解决民生难题提供服务,带着人文关怀,积极为政府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建议;有的注重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消极现象,但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有的既正视基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又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做出的积极努力,科学地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和主流。从播出效果、社会反响、舆论作用综合分析,“新春走基层”成为民生题材最密集、基层报道最丰富、故事化表达最彻底、百姓视角最到位、服务群众最贴心、屏幕效果最生动的一次大规模新闻实践。 

    2.转变作风,变浮在“上面”为沉到“下面”。 

    新闻工作是对实践创造的真实记录,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新闻记者的常态应当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只有在路上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只有在基层才能体验民生冷暖,只有在现场才能见证生活创造。记者应自觉奔赴新闻一线,捕捉真实场景,记录感人故事,将现实生活生动地刻画出来,把群众呼声真切地表达出来,增强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加深与群众的感情,扎根基层群众的实践沃土。 在“走转改”活动中,广大编辑记者深入广袤大地,“一身汗、两腿泥”,奔走在新闻现场,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采访,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场景和细节,将记者的亲身体验和亲身感受传达给受众,这样的报道才能充满真情实感,深深吸引受众的目光。 

    电视新闻充分发挥声画优势,抛弃概念化与程式化模式,以生动的情节和画面,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营造浓厚的现场氛围,尤其注重新闻报道的体验性和融入感。比如,2012年6月27日,全年最大强降雨袭击江城,城市排渍能力面临考验。在韦桑路81中门前,记者淌进一片“汪洋”里,在水中现场播报:渍水漫过脚踝,机动车困在水里、抽水机加紧抽排……抓现场、抓细节,少画外音,多同期声,记者的全程现场亲历,带领观众如同身临其境的一幕幕真实场景,强化了整篇报道的表现力、感染力和情感张力。因此,只有俯下身、沉下去、在基层、在现场,才能抓独家、出精品。 

    3.改进文风,多用群众语言,表达鲜活生动。 

    新闻重在“实”。新闻作品要实事求是,报实情,讲真话,语言力求平实,情真意切。群众是真正的语言大师。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要求我们用群众的语言报道群众的事情,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要学好群众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增强新闻语言的时代感、现实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比如,2012年“五一”劳动节,我们凌晨2点出发,蹲点马路一线,从环卫工作间—路面清扫—垃圾清运—站牌清洗—巡回保洁,运用同期声、现场对话、细节画面全程记录劳模环卫工兰本群的早班3小时,特别是她在清扫岗位上与8岁女儿通电话时,对女儿的难舍与愧疚,几度哽咽流泪的话语。“平时我上早班出门的时候,她还在睡觉,等我上晚班晚上11点回到家时,她已睡着了……”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自己的家是小家,城市的家是大家,我要把大家变得像小家一样干净,让所有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美”等朴实的表达,一下子就让劳动者形象深深印在了观众心中。报道播出后,许多观众纷纷来电来信表示,这种充满亲情的声音,最真实、质朴、感人。 

    在访问孤独症儿童的报道中,记者尽量少用画外音,而是大量运用这群特殊孩子与老师、家长在康复训练中的对话,“原生态”的表达使文风变得更加尊重事实,更富有人情味,也使整篇报道变得清新朴实、鲜活生动,让观众产生共鸣。 

    4.坚持长效,成为自觉坚守和工作常态。 

    持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给中国新闻界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使其成为新闻工作的一种理念、一种机制,使其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坚守和工作常态,让基层意识和群众观点始终成为新闻报道的不竭源泉和思想动力。 

    努力探索“走转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各新闻单位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续精心组织实施,同时要结合媒体自身特点,推动“走转改”活动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成为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要提高采编队伍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能力,真正把这项活动由客观要求转化为内在动力,从中不断总结经验,让“走转改”带来的好作风、好文风内化于心、落实于行,涌现更多“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 

    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完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更多的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工作者到一线、到基层,促进“走转改”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努力实现“走转改”的常态化。 

    作者:谢礼

    来源:《新闻前哨》 ,2013 (4) :56-57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婷:《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与新闻真实性》,福建师范大学,2007 

    [4]蔡凯如:《穿越视听时空》,新华出版社,2003 

    [5]杨保军:《新闻事实论》,新华出版社,2001 

    [6]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转改”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j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