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吾有见解读书笔记
《洋葱阅读法》,如何入门高效阅读

《洋葱阅读法》,如何入门高效阅读

作者: 吾有健解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20:07 被阅读26次

原来高效阅读也可以划分成一个领域,这是我在阅读了《洋葱阅读法》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以前我是很不屑所谓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因为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很“功利”,也少了在文字海洋里遨游的情调。

我曾经好奇大家的脑部构造是一样的,为什么牛人能一年读上百本书,甚至都能记住并且输出, 所以当这样的书被大家推崇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探个究竟,搞清楚葫芦里边卖的是什么药,而《洋葱阅读法》为我揭开了这个问题的神秘面纱。

本书作者是彭小六,序言里如此记载:“凭着对阅读的热爱,实现了从一个程序员到青年畅销书作家的跨界和转变。一开始,他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在国内最大的文字分享平台——“简书”上不断写书评,把个人的阅读书目做输出分享,最后成为大家公认的“简书一哥‘彭小六’。

基于三个点,我被这本书吸引了,一是作者本人质的飞跃,二是作者毅力强大,三是作者的成功是可以被我们每一个人复制的。

有关阅读的书籍又不少,口碑好的有《如何阅读一本书》、《王者速度法》、《这样读书就够了》……而《洋葱阅读法》是初入这个领域的好选择。

书中并不是枯燥地讲述阅读的“干货”,而是将阅读比作一艘海贼船,估计彭小六应该是《海贼王》爱好者哈,阅读的每一个方面想象成一位船上角色,结合每一位角色的特点分析阅读的方法,形象生动。

一、阅读的困惑

书中开篇为大家的阅读担忧解惑,其实“大家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你们遇到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我们面对的阅读问题都一样。”

是的,你不是孤独的一个人,同样的问题大牛也遇过,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常见的担忧有:

1. 读书“无用”:引用小平爷爷的箴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有没有用。很多人都想实现人生中的某种追求,但实现之前你必须有“料”,而阅读就是你获得“料”的重要途径。

其实读书有无用是因人而异的,这段文字对你的工作学习有帮助,能给你启发,能赋予你价值,就是有用的,所以一本书有价值的地方适用于你,但不一定适用于别人。我对本书的解读也是选取了我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并非事无巨细覆盖此书,有兴趣的看官可阅读原书。

2. 读书“记不住”:记住一句话“不管是谁都不能一下子就画出一个特别标准的海盗头像”,想画得出来,你必须付诸行动,练习并分享,就像“九九乘法”,我们还不是在日常鸡毛蒜皮的计算中记住的!

3. 读书“坚持不了”:书中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每天抽出5分钟,一年就能读16本书了,而中国人年平均阅读量为4本,只需5分钟便可超越大部分人。你怕方法不对,怕升华不出精华,你只要明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就好了,勇敢去尝试吧。

二、阅读的大脑

阅读之前了解一下大脑喜欢的一些东西,阅读起来能事半功倍,比如大脑喜欢“重点”,喜欢“脱颖而出”,那么阅读的时候就应该动动手,用不同颜色或者形状做做标记,等你再一次翻开的时候眼睛能立马有个落脚处,加深记忆。

大脑比较“颜控”,喜欢图画多过文字,阅读时候可以试着画思维导图或者手绘,方便理解。

大脑喜欢被“奖励”,除了吃好喝好这些外在奖励,发圈发博分享也是一种,估计大家也试过,发一条引得别人点赞评论是一件挺兴奋的事,当你把这种兴奋与阅读挂钩,阅读自然就是件你热衷的事。

大脑也是怕累的,所以阅读的时候要挑精力充沛的时候,不要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但前提是你真的是达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而不是“懒”。

大脑的悟性很好,感觉我讲了一句废话,虽然第一遍读完之后可能很多概念都不懂,但读第二遍的时候懂了一些,到第三遍的时候又记住了更多的东西,只要反复,记住任何事情对大脑而言都是小case啦。

 三、碎片阅读

我们常说要碎片化学习,原则上,我们完完整整地看一本书都记不住,更别说这些零零碎碎的知识了,书中提供了一种碎片化学习的思路:提炼——链接——融合。

提炼是从所看到的碎片中整理出概念小卡片或事件素材小卡片,就像写作文积累素材一样,比如说“鸡尾酒效应”、“绿灯效应”,每天整理出的小卡片不必多,三四个就够,贪多无益,什么都想记住等于什么都不想记住。

链接是将这些小卡片与自己发生关联,联系与自己相关的经历、教训,比如将“能力圈”与自己当前“高不成低不就”的际遇相关联,用自己的话说明这层关系,形成一片小文,并加上标签分类。

融合是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我们的小文写多了,某些小文自然会有共通之处,我们找出之间的核心联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最终形成自己的大文。

补充一点,我们经常转发别人的文章,其实转发的也算是一种碎片,转发要要求自己加上评论,也是加深学习印象的一种方式。

四、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是针对阅读强迫症而言的,很多人喜欢做书的“奴隶”,每一字每一句都要读一遍,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其实这么做没多大意义,反正读了也记不住,倒不如重点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当然如果不赶时间,想陶冶情操就可以慢慢读。

阅读之前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或者我想从这本书得到什么答案,带着问题去读书,你会更有兴致,效率也更高。

比如我读《洋葱阅读法》就是好奇牛人为什么读书那么快还能记住,读的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只要读到能解答我问题的内容那就够了,这本书的目的就达成了,其他部分内容只能当是甜品小惊喜吧。

快速阅读主要是针对商业型书籍,这些书籍的章节逻辑划分得很清晰,首先花几分钟阅读序言以及目录,了解本书的框架以及有无阅读的必要,这第一步叫预习。

第二步是扫读,根据预习你已经对关注内容的大概位置有了了解,扫读的过程中把关注的内容标记出来。

第三步是整理,类似于碎片化阅读的提炼,对标记的内容重点阅读,读后整理出小卡片,并且分类装进自己的“图书馆”,比如建几个文件夹,标好“01时间管理”、“02PPT制作”……把相关的内容放进去。

第四步是输出,类似于碎片化阅读的链接与融合,将“图书馆”里某个文件夹的内容梳理出来分享,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事件分析、主题思考等。

我的划分方式与书中略有不同,是根据结合书本内容和个人理解归纳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五、主题阅读

说白了就是“查资料、写论文”的模式,如果写过论文就知道,写之前确立几个问题,然后去百度、图书馆找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种写论文的阅读模式其实是很高效的,资料阅读了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主题阅读也是如此,确立要研究的主题,针对主题只读同类书,比如我要了解如何高效阅读,我就读《洋葱阅读法》、《如何阅读一本书》、《王者速度法》、《这样读书就够了》……

读第一本的时候对这个领域没概念,读得会比较慢,再读后面几本慢慢会发现有的内容是融会贯通的,感谢我们大脑有“脑补”功能,它会自行把这些内容发生连接,相似的内容你会更快地理解消化,速度就快起来了。

其他差异性的内容就相当于补充,起新视角的启发作用。

这么看几本同类书,久而久之,你就对这个主题很有话语权了。

六、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就是把知识搞懂搞透,我们前面进行的几种阅读其实只是弄清了知识的表面,这里我们要进一步挖掘知识的内涵,书中提到的深度阅读的过程是“练兵场”。

“练”是与寻找联系,这个寻找是发散思维的,比如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如“能力圈”与“舒适圈”),概念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如“条件反射”与可口可乐的成功),概念与写作手法之间的联系(如“大脑喜欢图画”与“画面式文字描述”)……

“冰”是挖掘冰山,我们能看到的知识都是经过作者加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顺藤摸瓜往上走,找到它的源头,往往源头的信息量最大,可塑性最强,为我所用力量更大。另一个方面是思考角度,我们能看到的知识其实切入点只是冰山的一角,其下有大块的冰山等待我们开发,比如《三体》如果当小说看,只是一种消遣,但你可以分析他如何写作让剧情引人入胜,或者灾难前人们的举动与心理学、社会学的关联。

“场”是多场景应用,说白了,我们从这个场景得到的知识,我们要试着应用到别的场景去,学科间的融合能迸发生机,比如“条件反射”是来自生物学的,但可口可乐用去了产品设计,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七、结语

听说,文章超过三千字就没人喜欢看了,最后就补充两个点。

阅读是熟能生巧的“活”,阅读速度是会随着阅读量变快的,这是“脑补”的力量,阅读工具(如思维导图、RIA、番茄钟+甘特图)也是越用越容易进入状态。

读一些书当时会觉得没有用,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觉得喜欢、觉得好奇就可以了,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洋葱阅读法》,如何入门高效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le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