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说情节蕴含着哲学
抛开《苏菲的世界》关于哲学课程的部分,单看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不
难发现,本身就充满着哲学意味。
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嵌套式”结构,有点像梦中梦“,甚至是梦中梦中
的梦。
一开始,我们都会单纯地以为这就是关于少女苏菲学哲学的故事,但
随着苏菲遇到的“神秘事件”越来越多,刚开始还能用“偶然性”来解
释,后面就完全“失控”了。
比如狗开口说话,比如苏菲梦里看到的物品醒来后发现就在枕头下,比如上校的无所不知等。这些无法解释的事件,到小说的最后几章才揭开谜底,原来苏菲和艾伯特只是上校创造的“人物”,他们只是活在上校写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但是当上校的女儿席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却真切感受到了苏菲的存在,甚至相信是一种真的存在。
这也是西方哲学家看待“世界从何而来”的一种方式,上帝可以设定人的命运,但却无法时时刻刻掌握人的思想和行动,尤其是思想。很多情节对应了弗洛伊德关于梦境和潜意识的理论。
但实际上,不管是苏菲和艾伯特,还是上校与席德,都只不过是《苏菲
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虚构人物而已。
那么,面对这种类似“生命的虚无”时,我们作为其中的芸芸众生,又该如何自处呢?这个回答来自小说另一个有趣的地方:苏菲和艾伯特的“逃离”。
当谜底逐渐揭开,苏菲意识到自己只是虚构世界里一个虚构人物时,甚至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控在“他人”手中时,她的选择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得过且过,她的选择是跟随艾伯特一起逃离世界。最后,两人成功了,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
苏菲那种深信追求自由和努力反抗才是生命意义的表现,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也就是萨特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我存在”比“我是谁”更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就好像被突然扔进生命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任何引导和提醒。生命的“意义”只能靠自己来创造。既然要承受自由之苦,那么在面对每一次人生选择时,都要为自己负责,不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人性弱点”。
这就是《苏菲的世界》,最值得领会的不是它的内容,也不是西方哲学,最值得领会的是“好奇心”及“思考的方式”。
因为好奇心会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而正确的思考的方式能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保持着该有的理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