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今年看了30几本书,没想到现在才开始我的第一次正经写书评,人吶,有时候果然需要一点外部环境的刺激吖。恩,我发si不是因为交了50元的社群押金......
前言2
本书是我第2次看。年初用了2.5h略读了一遍,做了120+条笔记,读的时候斗志昂扬下定决心要实操改变现状,读完就没后续了(告诉我不是一个人这样哈哈);今天前前后后用了6h精读了一遍,笔记删减到36条,依然斗志昂扬下定......好了,该正经写书评了!
---假装分割线,我是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核心内容
本书表达的核心思想为“抛弃琐碎而无足轻重的生活,过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人生”。介绍了成为“精要主义者”的三个实操步骤:探索有意义的少数>排除无意义的多数>执行有意义的少数,并通过15个要点分别对这三个步骤进行深度阐述说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并上手,能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不是为了达到少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
第一步,探索有意义的少数
探索阶段,我们要学会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花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分析和反思,将有意义的少数从无意义的多数中甄别出来:
1.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退,给自己留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用以辨别真正重要的,并过滤那些不重要的;
⑴把事情搞清楚并写下来;
⑵设3条最低标准,当全部满足时可进入考虑范围;
⑶设3条理想标准,当全部满足时可判断为重要的事情。
3.如果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就是一个肯定的NO;
4.只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且认清事情背后的本质,放眼全局,而不是一开始就纠结细节;
第二步,排除无意义的多数
排除阶段,我们要懂得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进行分析来排除无意义的多数,并学着制定自己的精要目标:
1.外部因素:拒绝应承一切事情,优雅说“不”
⑴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
⑵不要随意承诺,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的太快,拒绝的太慢;
⑶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学会优雅的有效的拒绝方式。
2.内部因素:不要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维持原来的错误,将造成更大的损失。(ps.但也请不要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没成本”而不敢投入。)
3.学会制定精要目标:真正明确、具体可行、容易衡量;
思考:如果我们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到出类拔萃,那将会是一件什么事情?
第三步,执行有意义的少数
1.做完善的准备,比预计时间多留50%;
规划谬误:人们倾向于低估任务所需完成的时间,即使是在以前已经承担过相同任务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专注于当下,想清楚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次只做一件事;
3.一口吃不成胖子,努力追求每一个微小而平实的进步,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
成就和对成就的认可,是人类行为的两大主要内在动力。
4.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要因追求完美而限制开始,先完成才有完美的可能。
总结
写到最后,才发现感触最深的还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敢想象这是我中断三次才磨出来的,如果不是今天截止日为了那50大洋的押金,我想还会再拖几天...
比如还未开始写时追求完美的心就按捺不住了,想着书评格式、内容架构、文章排版(还好简书的排版没个性化功能)等,越想思路越扩散越一发不可收拾,一度不曾开始。突然想起有次按摩,技师在按摩头部时对我说“你一定经常想太多”的梗......
比如说写到一个知识点,发现学术性的描述有点晦涩难懂,如果像文中举个例子篇幅又太长,就想着能通过白话文的方式通俗的概括出来会更好......
再比如参考得到听书做一个核心内容浓缩版的思维导图......
再再比如写完后发现字数有点多,又从3000多字减减减减......
再再再比如图片.....
MMP......
这该死的......
到此为止吧,虽然还有挺多想表达的,也有很多内容想完善的,但时间和能力有限~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持续的输出中,我的能力可以配得上那颗追求完美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