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份
身份用来描述存在于现代个体中的自我意识。现代自我被理解为是自主的和自我反思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个人主义,批判,和自主行动的权力,看作是现代主体性的三个主要特征。
身份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狭义上指个人在团体中法定或职业的地位(如已婚,军官等)。而广义上即本书所采用的意义指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综上所述,身份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或地位,描述的是存在于现代个体中的自我意识,但更体现为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关于身份焦虑
身份焦虑是指人的内心所潜藏的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担忧或焦虑。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时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是他存在的根本。
焦虑的特性是面对危险时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关于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确立差异化并经由差异化来构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身份认同是在社会结构和社会情境中通过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而形成的,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是个人对自身身份的确认,是一个人对归属于哪个群体的认知,或者说是个人对所属群体的角色及其特征的认可度和接纳态度,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动和巨大的精神磨难,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和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简而言之,身份认同就是追求与他人相似(有哪些共同之处)或与他人相异(有哪些区别),其中个体认同或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独特性的意识,其形成以对“他者”的看法为前提,他者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制度,思潮,风俗等。
在影响身份认同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或者不可或缺的,就是一个人的集体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这个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际关系。
人际交往光靠成就好似不够的,何况,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如此平庸俗气的环境。
个人无法找到在集体生活中的归属感,从而导致认同无法完成。由此带来的,是“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破裂。自我主动自觉与他者疏离,主动抛弃作为自我认同之对照物的他者,因此造成信任感的丧失和认同的焦虑。更为甚者,是自我在服从集体审查的前提下,把“我”认同成“他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嘲笑停止了,但敌意依旧存在,形成了一种冷冰冰,紧张兮兮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通过交往,也就是说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因此,无名主人公这种孤独状况难以持久:
认同的过程就是追求与他人相似或者与他人相区别的过程,是有关个人情感和价值意义上视自己为某个群体成员以及隶属于某个群体的认知,更是个体对自己与有相同背景的他人的相似性的感知。
与古人或其他地域的人相比而显现出的富裕,并不能长时间的使我们开心。只有同那些一起长大的同伴,一起工作的同事,熟识的朋友,或是公共场合与那些有认同感的新知相比较时,如果我们能拥有和他们一样多或更多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