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毒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

有毒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

作者: 驴小驴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22:26 被阅读0次

    从《欢乐颂》到《都挺好》、《小欢喜》,再到现在大热的《三十而已》,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总能引发热议。

    原生家庭,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氛围和习惯、家人之间的互动、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等,都会影响子女的性格以及今后在家庭中的表现。

    然而,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子女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中,美国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令人振聋发聩!

    对此,苏珊·福沃德传授了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如果你是被原生家庭伤害过或者仍在伤害着的,那么不妨接着往下看,希望你能从中找到共鸣并从困扰中解脱。

    有毒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父母是伟大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父母都值得这样的赞颂,因为有的家庭父母在子女心里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有的父母则是有毒的父母,他们种下的或将是伴随子女一生的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在《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苏珊·福沃德介绍了以下几种典型的有毒父母的行为模式:

    ①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是不是觉得这样的父母很完美呢?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与之相伴的,是无情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践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而子女的做法则是把有毒父母的行为合理化,“他们只不过是想帮我”、“他们这么做只是因为……”等,常见的有:妈妈打我骂我是因为我考试没考好,爸爸不和我说话是因为我给他丢脸了……

    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似乎是起作用了,但是在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其实我们一直都清楚事情的真相,而痛苦也将伴随我们。

    ②不称职的父母

    不称职的父母,会让本应由父母来承担的重任落到孩子身上,代替父母履行家长的职责。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顾佳,14岁妈妈去世,她就被迫成长,变得独立又坚强。

    他们成长得太快太早,被剥夺了正常的童年生活。这对他们的影响,或许就像顾佳长大后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面面俱到、尽心尽力,却得不到她的丈夫许幻山的理解。

    ③操控型父母

    “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都很耳熟?

    这类操控型的父母,就像《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宋倩,自以为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却从来不去探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梦想和他们想要的生活,以至于让英子要跳河。

    而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他们会对自我身份认知有些模糊,而且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无力感、挫败感、痛苦也将常常让他们觉得窒息。

    ④酗酒型父母

    在酗酒型的家庭中,家庭其他成员常常会为酗酒者开脱,也会在彼此和外面面前做出假象,而酗酒者则会否认自己酗酒的事实,为此找各种理由。

    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子女挨打挨骂会是家常便饭,酗酒者的配偶则会逃避或者把责任怪罪于子女。

    对于酗酒型父母的子女来说,他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无妄之灾;他们也会压抑愤怒;他们还会承担一些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

    ⑤身体虐待型父母

    这类有毒父母之所以会有想打孩子的冲动,可能是在孩子不停哭泣、烦扰甚至挑战做家长权威时,亦或是当他们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也可能是有毒父母原生家庭的原因。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遭到毒打。而这样的童年生活,则会让孩子即便是长大后,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害怕被伤害,害怕被背叛,甚至是自卑、自我厌恶以及无名的怒火。

    ⑥言语虐待型父母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虐待型父母对孩子的挖苦或夸张式幽默,是极具破坏性的,因为孩子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

    这样的恶言恶语,比如:你不能比我成功,我就知道你会失败,你怎么那么笨教都教不会、这都是你的错……

    ⑦性虐待型父母

    父母与子女的身体接触、裸露身体或手淫,亦或是拍下具有暗示意味的照片,甚至是性行为,这些行为都是乱伦。这,或许是最残酷、最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了。(排除父母给予孩子满怀关爱的拥抱和亲吻)

    在这样家庭下长大的孩子,会选择将这些痛苦记忆隐藏,不愿意面对以换取自我感觉上的安稳,但是长大后与异性交往、结婚、有了小孩等,都可能会触动那些不堪的记忆。

    扭转与有毒父母关系的局面

    针对上述典型的有毒家庭体系,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行为策略,以此来让受原生家庭影响的人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价值。

    ①原谅的陷阱。面对上述的遭遇,首先要做的是发泄愤怒,认清自己从未得到过父爱和母爱这个事情,而不是去弱化或者抹杀曾遭到的伤害,而不是单方面地做出所谓的原谅。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②理解你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停止自我毁灭性行为的重要一步。在这里,可以做一下书中的几个小测试,找到相关的原因和联系。

    同时,也要清楚,情绪激动时,要避免和父母接触、对峙,否则你的想法和判断会因为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③重新界定自己。在这里,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没有人的自我界定是完全准确的。所以,你要做的是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内心的真实想法。自我界定不等于自私自利;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使用非辩护性回应;表明自身立场;不要说“我不能”。

    ④明白自己的责任,不再自我惩罚。不要把不是自己的责任重担背负在自己的肩膀上,把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按自己的节奏生活;有效处理怒气、愤怒、痛苦;对自己负责。

    ⑤直面父母,克服恐惧。

    ⑥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总结

    通常,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

    所以,我们阅读《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一是如果是这些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可以从书中作者传授的具体对策中,找回最初的自己,得到力量和自由;二是以防自己会成为这样的有毒父母,阻断“毒源”。

    @驴小驴树洞 一起读一本书,一起学以致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毒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pb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