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从深圳返家时,搭乘了一辆出租车去机场。先生向来自来熟,一上车就和司机攀谈,得知司机是河南周口的,关系立马就亲近了许多。
“我们是山东的,跟河南交界,也算是老乡了。河南这几年发展得很好啊。”
“哪里啊,这些年我们河南的口碑不太好。”司机无奈地叹了口气,“看到网上的消息了吧?最近河南那边一直下雨,收割机又下不了高速,地里的麦子都发霉发芽了,今年的麦子算是白种了,老百姓不容易啊!”
还真是没听说过这消息,马上打开手机百度了一下,原来河南连续好多天下雨,小麦受到毁灭性打击,麦穗上生根发芽,发霉变黑。
记忆里我们这里也有过一次很严重的小麦在地里生芽发霉的事情。
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是哪一年我记得不是很准确,那时我大概在小学二、三年级,估计就是1974或1975年。农村还处在大集体时期,每年要交公粮,还有些杂七杂八的费用,而当时的副业劳动收入微乎其微,一切都寄托在种地上。
那年刚进入麦收季节,老天爷就阴沉了脸,大雨小雨接二连三地下。那时还没有自动收割机,麦子全靠人们用镰刀割,割完后再拉到麦场去晾晒脱粒。
为了跟老天爷抢麦子,村里几乎所有人都出动了。学校放麦假我回了姥娘家,每天都跟着姥娘去地里运麦子生产队里的牲口不够得用人力拉,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帮着大人推车。
麦子被抢运到麦场就摊开在地上晾晒,没等晒个半干雨来了,就又被淋湿。好不容易太阳出来了,赶紧翻翻个晒一会,谁知转眼间又是一场大雨,麦子再次被淋得湿透。
第二天太阳又出来了,抢命一般赶快翻晒,好不容易那麦子干得差不多了,刚要喘口气,雨水又来了。如此这般屡次反复,又是热又是湿的,小麦穗发芽了,尖细的绿芽如同一条条绿色的虫子,颇有些恐怖。
至于地里那些还没来得及收割的麦子也没逃过厄运,站在地里的麦穗变得乌黑,先后也都发出了绿芽。
折腾了二十多天,人人都累得要死不活的,好不容易把麦子晒得能脱粒了,装好了麻袋拉着去交公粮,收粮的人却说麦子不合格坚决不要,最后还是社员们拿了往年的陈粮顶替才完成了交公粮的任务。
毫无悬念,那一年几乎家家都免不了吃发霉发芽的麦子,大多数人家都是将其搅到陈麦里一起磨面粉。用这种面粉做馒头蒸得时间再长,也软塌塌的,吃到嘴里容易粘牙,嚼起来有点甜味,但更多的还是霉味。若是用这种面粉轧面条,放到锅里一煮就烂。
那些年我们都是吃食堂,记得曾经有一年多,食堂里卖的就是这样的馒头,我现在也拿不准是不是就是那一年。
1989年夏,到了麦收季节又遇上了连阴天。有一天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校园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让全体师生马上停课到操场集合。校长传达了教育局的通知,全市学校放假两周,协助家里或亲朋好友家赶在下雨前抢收、晾晒小麦。
据说为了帮农民晾晒小麦,各乡镇党委的办公楼的过道里都摊上了小麦,各学校的操场上更是堆满了麦子。太阳一露头一大帮子人就冲上前翻摊晾晒,乌云一来又扯着塑料布时刻准备遮盖,那场面也是相当壮观。
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上准备得比较充分,那一年的小麦收得比较及时,基本没出现发芽发霉的情况。
希望河南的本轮降雨尽快过去,希望有更多的收割机被运到河南抢收小麦。听说河南已紧急下拨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颗粒归仓,但愿类似的救助措施能出台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