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穷人永远缺钱,忙人永远缺时间。
可是如果给穷人一笔钱,给忙人一些时间,他们依然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
因为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
我们今天来聊《稀缺》,一本行为经济学著作。
本书由两位作者合著,一位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经济学家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另一位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
《稀缺》很特别,传统的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稀缺,而本书则认为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本书讲述了我们为何会陷入贫穷与忙碌,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危害,以及如何将自己解救出来。
作者告诉我们,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稀缺心态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最终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01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稀缺心态,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缺时间的人,觉得时间太少,要做的事太多。
缺金钱的人,觉得金钱太少,要付的账单不够付。
而这种稀缺心态,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并对人类大脑产生影响。
同样禁食了3-4小时的两组人,一组被带去吃饭,另一组继续挨饿。
两组人被要求盯着屏幕看,屏幕上会以1/30秒的速度,飘过一些字。
这个速度快到超越了人类意识的控制范畴。
饥饿的一组,能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食物”相关的词。
而口渴的人做相同的实验,他们会快速捕捉到“水”这个字。
当我们思维中有某个想法时,我们能快速看到与此相关的词汇。
稀缺在人的潜意识的层面发挥着作用,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
饥饿和口渴都是人类的生理需求,而与人类本能无关的情况下,又会发生什么呢?
好的一面,比如,给我们带来“专注红利”。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排除在外,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
比如,你在开会,会议一开始可能会偏离主题,一旦参会人员意识到时间不够了,大家就开始专注起来,更利于达成共识。
之前网上就有过,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的段子。
以上是稀缺带给我们的好处。
专注是好事,可是过分专注,就会给我们带来坏的一面。
人们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它重要的事物,让人们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比如,管窥;
管窥(tunneling) 是指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形象点说,就是我们透过管子的孔洞去看物体,只能看清小小的孔洞里的那部分,而无视孔洞外的世界。
“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并不容易看清,更容易被忽略,也更容易被遗忘。
而被遗忘的,很可能是更重要的事情。
当我们一次次经历稀缺时,被遗忘被忽视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
也许你因为一项着急的工作,而放弃了去健身房。
你可能觉得暂时不去健身房是一件小事,作者讲述了一个以生命为代价的大事。
一位消防员,接到火警电话后,60秒内穿戴整齐,跳上消防车,车在急转弯中,他因为没系安全带而被甩出车外身亡。
这并非个例。
在1984—2000年间,机动车相撞引起的事故,在消防队员的死因中占到了20%~25%。在这些事故中,79%的消防队员死于没有系安全带。
所有消防员都接受过安全培训,非常注重系安全带,但为什么火警出现时,他们反而会忽略安全带呢?
调查中发现,消防员们面对的是时间稀缺,他们要立即赶赴火灾现场,要确定消防策略,此时会产生专注红利,专注在救火上。而管窥也在同一时间出现。消防员们只记得救火,而忘记系安全带。
在贫困国家,穷人关注食物,房租,下一季的健康问题和干旱问题就变得抽象,他们想不起买保险,而一旦没买,遇到风险,就会摧毁一个家庭。
而忙碌的人,即便珍视陪伴孩子,也会为工作而暂时把孩子推到管子以外,可能多年后才会后悔莫及。
再比如:带宽负担;
这里讲的“带宽”,是指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
简单说,就是稀缺会不断地给大脑装载其他处理内容,而留给处理当前任务的“心智”就没有那么多了。
就像你的电脑打开了多个浏览器窗口,又在下载文件,又在播放音乐,电脑突然卡住了一样。
人也会因为同时思考多件事,导致一件事也无法做好。
这时就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
先说认知能力。
举个例子。
在瑞文推理测验(可以理解成一种不需要背景知识的IQ测试)中。
正常情况下,富人和穷人测试的结果一样好。
但如果在测试前,引起穷人对财务的顾虑,穷人的测试结果就会大失水准。
穷人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想财务问题,一旦去想了,就很难专心测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心”。
再说执行控制力。
当我们心智带宽存在负担时,我们会更加难以控制冲动。
比如,满脑子为第二天繁重的工作而焦虑的公司主管,会对女儿大发雷霆;
比如,工资不够支付下个月的房租的销售员,更容易怠慢客户。
金钱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
穷人必须要面对持续存在的金钱顾虑;而忙碌之人则必须要面对持续存在的时间顾虑。
这些顾虑就是我们的带宽负担。
带宽负担会让我们变笨,分心,爱忘事,爱冲动,耐心缺失,就连做微笑、对人友善这样简单的事情,难度都会增加。
你可能觉得是这个人出了问题,是能力不足还是性格别激,其实都不是,只是因为稀缺而带来了带宽负担。
总结一下: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
带来的好处是,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也就是专注红利。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陷入“管窥”和“带宽负担”,无力规划未来。
02
稀缺如何让我们陷入穷忙
“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
人们面临稀缺时,会借用时间或金钱来度过当下的难关。
像,借高利贷还债。
像,今天处理紧急事件,把今天该做的工作推到明天,明天的工作又扰乱了后天的计划,然后一团乱麻。
大脑关注当下的稀缺,而没有余闲去关注未来,让我们越来越短视。
永远都在救火,过高估计当下的利益,而放弃未来的利益。
这种短视并不是个人性格造成的,也不是个人问题,它是由稀缺的环境造成的,最终会限制我们每个人的视野。
而改变心态,才是逃离的唯一希望。
就像是玩杂耍的人,手里抛着三个球,接住永远是即将要落下来的那个。
印度的小贩在清晨会借1000卢比去进货,到晚上的时候,得到100卢比利润,同时要归还5%的借款利息,即50卢比。
如果小贩们每天能存下5卢比,等到200天后,他们就攒到1000卢比,也就不需要再去借钱及付利息了。
但是小贩们依然一直在借钱,付利息。
研究员们为小贩提供了一次性的资金补充,帮他们暂时逃离了稀缺,而经过一年的观察,这些小贩又重新回到最初的状态。
哪怕小贩们暂时解决了稀缺,一旦有突发事件,由于小贩们没有足够的余闲,他们又会重回债务陷阱。
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
只有足够的余闲或是有效机制,才有可能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
资源充足时,我们会浪费时间与金钱,将需要去做的事情搁置起来,将本应存下的金钱挥霍出去。
而当面临时突发事件时,稀缺会让我们去借用,借用会再次让我们陷入稀缺陷阱。
远离稀缺陷阱的威胁,需要的不是充裕的资源,而是足够充裕的资源——就算我们乱花钱,做事一拖再拖,还是有足够的余闲去应对绝大部分突发事件。
如果拥有足够充裕的资源,就算长时间的拖延,我们还是有时间去管理预期之外截止日期的到来。
什么是余闲?
手头缺钱时,就会想着买A还是买B。
时间紧迫时,就会想着做A还是做B。
如果时间和金钱都富裕,我们就不需要取舍。
这种富裕的状态,我们称为余闲。
在稀缺的状态下,我们会产生权衡式思维,从而产生决策难题。
而余闲,可以让我们有能力去平息突发事件。
余闲的坏处,可能会产生低效和浪费。
因为时间太多,所以可以先休息一下;
因为金钱太多,所以可以买喜欢的东西,但在下一秒可能就会扔掉它。
没有余闲,情况可能会更糟。
比如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对未来的工作,可能会作出错误规划。
而背负沉重债务的人,可能会身陷险境,甚至铤而走险。
稀缺心态带来了管窥和带宽负担,我们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无力去思考其它很重要的事。
一堆到期未完成的任务,一些代价高昂的短期解决方案,组成了稀缺陷阱。
而没有余闲,我们就没有能力跳出它。
只有当我们了解稀缺是如何在大脑中发展的,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跳出稀缺陷阱,从而摆脱穷忙。
03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如果我们意识到,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那我们就可以创造条件去管理它,从而跳出稀缺陷阱,摆脱穷忙。
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当行为
人处在稀缺中时,会产生很多失误,这些失误不是因为缺少积极性,或是人格缺陷,只是因为缺少带宽。
比如,一个穷人,在上课时,他满脑子都是烦心事,生活费,房租,他就会错过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而跟不上下一节课,错过更多课,他会中途退学。
比如,一个脑袋里装满杂事的员工,更容易丢三落四,安排不当,随意发火,事情做得乱七八糟。
以上,你可能会认为是人的能力问题,而实际是因为稀缺挤占了他们的带宽,让他们无法同时思考,
对失误的包容,可以确保我们在勇于承担责任的同时,拥有提升的空间。
创建余闲
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做一份有余闲的计划表。
如果计划表安排过满,我们只能关注当下,看不到未来的重要事件。
如果计划表安排余闲,我们可以有张有弛的规划好现在和未来。
人永远做不完所有事,只做20%的重要事件就好,删掉80%的非重要事件,把自己解放出来。
圣约翰医疗中心是一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医院,32间手术室要进行3万多台手术。一旦出现突发急诊,会打乱整个计划,员工加班,睡眠不足,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圣约翰医疗中心请来一位顾问,顾问建议空出1间手术室备用,31间正常运转。
医生听到建议后的想法是:“我们已经很忙了,他们还要拿走我们的东西,简直是疯了。”
而结果却是,空出的1间手术室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其余的手术室都按计划照常进行,随后的两年间,医院手术接诊量分别上涨了7%和11%。
道路占用率为70%时最佳,85%时车子可以匀速前进,如果占用100%时,只能堵车了。
面对太多等待去做的事情,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将时间表排得尽可能得紧凑,以便将所有事情都安排进去。
如果你安排得不够紧凑,就会感觉好像没有尽力去做事情一样。
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可以理解为救火),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
救火型组织有几条共同特征:
第一,这种组织“问题太多,时间不够”;
第二,这种组织会解决紧迫问题,但对于非紧急事务,无论其重要性有多高,都会被搁置;
第三,这种行为会导致层叠效应,致使要去完成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
救火不仅仅会导致失误,而且还会导致完全可以被预见的失误类型: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会被人们所忽略。
余闲能降低我们进入救火陷阱的概率。
对组织而言,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确保余闲的存在。
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
——亨利·戴维·梭罗
节约利用带宽
时间有限的领导者,可以找一位助理,把琐事委托出去。
时间有限的员工,可以做一个清单,把待办事项全列出来,把它们从脑海中清除出来,做完一项,就打勾,不需要做的就删除,可以委托出去的就委托别人。
比如,犹太人设立安息日,就是一种节约带宽的行为,在安息日,犹太人不工作,除了休息不干任何事,就可以恢复活力,再投入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
比如,用好自动转存功能,可以在我们忘记储蓄的时候,帮我们进行储蓄,而不用时时提醒,噢,今天10号了,该存钱了。
设计预警机制
在有余闲时,会产生浪费和低效。
我们可以人为的设置一些限制和提醒。
比如,一个月后要交的报告,我们可以每周设置一次进度提醒,把任务分拆,而不是等到一个月还剩余一周时,才发现报告连标题都没写。
比如,我们只要能定期问问自己的储蓄目的和金额,就能将储蓄额度提高6%。
保持警觉
一种警觉,是一次性去做正确的事。
比如,将每个月要还信用卡账单的警醒意识,改成设置自动还款,只需要设置一次。
比如,开车过高速时,时刻准备好零钱,不如办理ETC,只需要一次。
比如,时刻提醒要陪伴孩子,不如设置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内全心全意陪伴。
另一种警觉,是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也就是重复去做正确的事;
设置一套系统,要求你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前,对自己的一次性决策进行多次确认。
比如,你办了一张影视会员的年卡,之后,你可以计算一下自己所看的影片的成本,可能你在下一年,就不再办理了。
找准关联行动时机
增加所期待事物与所希望事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期待加工资,也希望增加储蓄,那就设定一个,加1000元工资,就多存款300元的机制,把这两者关联起来。
比如,你想健身,那就让家中的冰箱只装健康食品,即使你的心思只在健身上,而不在健康食品上,你也别无选择,只能去吃健康食品。
设立缓冲机制
稀缺都从充裕期起步。
我们应该在充裕期就设立缓冲机制。
如果预计到时间稀缺,就在日程安排上留出余闲。
如果总是金钱稀缺,那就在手上有钱时,按比例固定储蓄。
稀缺给人造成的负担非常重,只有了解稀缺的内在逻辑,就能缓解其负面影响,做好稀缺防御。
当我们清楚稀缺会俘获人的大脑,带给我们“管窥”和“带宽负担”,让我们只关注当下,忘记规划未来,我们就能找到方法对付它。
而我们之所以会长期陷入贫困或忙碌,并不一定是由于智力或努力程度的问题,而有可能是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
我是千洛,读书,写字,享受人生,你有没有因为稀缺心态而带来的贫困或忙碌问题呢,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期待大家关注留言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