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努甘卡地理位置独立,位于德杜瓦湖东岸一个深入湖心的岬角里,它的南、北、西与德杜瓦湖为邻,却高据在湖面之上;它漫山遍野植物繁茂,也终日阳光灿烂;它是连绵的自然风景的一段,却又遗世独立。
卢努甘卡很大,巴瓦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也经营了几十年。他把这个大庄园分成几大部分,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卢努甘卡漫游时,巴瓦身影无处不在,似乎还看到他正站在某处,拿着手杖指向远处,规划着,指挥着。这里每一个场所都充满了他那睿智的思考、勤勉的工作、惬意的生活。
巴瓦对环境改造时,刻意抬高平整各处丘顶,使其呈高原状。削减坡顶与湖岸之间的山体,显绝壁感。漫步卢努甘卡的东南西北,这些感觉尤为强烈,但人工痕迹早已被岁月磨平,你只能感慨这里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人间天堂。
远望玉桂丘北坡和丘顶花园,绿荫如盖 玉桂丘南端,远处的德杜瓦湖平静如镜玉桂丘位于丘顶花园南,相对高度稍低,面积最大。
玉桂丘北坡
玉桂丘中部原来是荆棘丛生的灌木林,密不透风,人不能穿行,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此地大行其道。巴瓦改造这个庄园时,清除灌木林,将凹凸不平的山脊改造成缓坡,为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湖泊,层峦叠嶂的远山尽收眼底。经过精雕细琢的这一片小高原,丘顶满铺柔软的青草,坦坦荡荡。坡下老树被保留,多年的耕耘成为郁郁葱葱的小森林,它们为小高原提供了尺度感,也成了庄园的边界。
小高原中部呈月牙状向北缓缓下降,到庄园入口的下沉村道,又缓缓再升高。北坡、南坡由这道人工挖出来的乡村小道分隔,这条乡道两侧栽满树木、灌木,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荫隧道,也是我们坐“嘟嘟车”必经之路。
北坡与主屋为邻,是丘顶花园的延续,海拔较高,晴天的日子可以远眺德杜瓦湖南岸山顶的佛塔。与庄园东部水园,北部湖滨花园相通。
站在玉桂丘北坡往南遥望,小高原平缓,绿草如茵 玉桂丘北坡与丘顶花园、巴瓦的居所相连 由玉桂丘北望,远景是北坡、巴瓦的居所 ,近景是庄园入口门房的柱廊,中景是下沉村道,村道上覆盖着灌木,在这段村道行走彷如穿行在绿荫隧道中门房,柱廊、廊桥
从北坡往南走,穿过门房的廊桥可以到达玉桂丘南坡。门房是一组小巧玲珑的建筑群,位于下沉村道进入庄园大门南侧,这群小建筑白墙红瓦,绿荫环抱。包括有:门房、管理房、柱廊、廊桥和二楼客房。平面布置复杂,立面造型简洁,细部设计考究。
门房西立面集中了各功能空间的入口,层次丰富,一系列拱门,拱廊成为统一的设计语汇,它们相互关联又互不干扰。二楼客房由草坪上短小的室外楼梯进入,管理房由梯平台下小拱门进入,廊桥入口紧靠小拱门。
二楼南墙不开窗,阻挡了村道的噪音,北墙则是大片玻璃窗,与美丽的丘顶花园遥遥相望,存墨公司有三位设计师下榻于此。
庄园入口的门房,绿荫下的小白楼 通向玉桂丘的廊桥紧挨着门房的北侧。三个通道的入口各司其职,又能相互关联 门房二楼客房的入口,由一道转折的台阶和楼梯组成。 小白楼简洁,钢栏板精巧 二楼客房室内 客房卫生间 门房被绿荫包裹着,隐约可见,柱廊前是开阔的草坪到玉桂丘南坡必经的长廊独特有趣,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廊桥,横跨下沉村道而设,砖混结构,红瓦木屋盖,半拱门雪白简洁。
第二部分是柱廊,一排兰卡样式的木柱子顶着一片又窄又长的瓦屋盖。挡土墙内侧平整洁白,绘有彩色壁画,似乎在讲述武士战斗的故事。壁画色彩艳丽明快,手法荒诞现代。钟sir告诉我们,这壁画是由巴瓦的挚友,艺术家拉基.森內那雅基创作与绘画,这位艺术家曾为巴瓦制作了大量设计图,也为巴瓦的建筑作品创作了无数艺术品。
砖混结构的廊桥 这道廊桥最有趣的是:支撑瓦屋盖的斜梁两端设计成弧形,与西立面那两层半圆拱相互呼应。 我们的领队——台湾钟Sir,斯里兰卡力Sir ,为我们讲解柱廊壁画的来历。 柱廊壁画 柱廊壁画 柱廊内一个装置:木轮车。那是斯里兰卡传统的运输工具 木柱廊全景 门房,廊桥、木柱廊平面图(资料来源《卢努甘卡庄园》)玉桂丘南坡
步出柱廊来到了宽阔平缓的南坡,我们在坡上漫步,视野开阔,远方的世界就在眼前。头顶蓝天白云,脚踏如毯绿草,巨大的老树疏落有序,阳光穿林而过,光影卓卓。坡顶放着一个大陶罐,据说,那是中国明代的遗物,葡萄牙远东贸易时用它们承载香料油,遗留在斯里兰卡,此物已所剩无几。
玉桂丘南坡最高处,丘顶上那个小黑点就是来自中国明代的大陶罐 宽阔平缓的玉桂丘令中国游客心旷神怡继续往南走,小高原尽头有一道砖砌的矮墙,矮墙下山坡变陡,德杜瓦湖就在脚下。湖边有一座砌筑精致的平顶砖塔,塔顶架着一副钢片风车,利用风力抽水灌溉稻田,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有丛丛灌木,无法了解其工作原理。
玉桂丘南端,山下是灌木林和德杜瓦湖 玉桂丘南端,砖砌挡土墙和与玉桂树 玉桂丘南端的平顶砖塔,砌筑精致 顶部那座钢片大风车,利用风力抽水灌溉稻田 抽水塔平面图(资料来源《卢努甘卡庄园》)矮墙西端有两栋单层黄色小砖房,现已修缮成两个客房,房子虽小,设备齐全,也是存墨公司设计师下榻的幽静之所。小房子建筑设计颇费心思,厚实的外墙修筑了多道凹槽,镶嵌着一根根浅灰色的混凝土柱子,体量、色彩对比醒目,设计不在乎建筑物的大小,而重于对它们的深切关注。边坡建有一个兰卡样式的小凉亭,它曾是村民抽水休憩的地方,现在是游人观景的场所,这组小建筑成了庄园的边界。
玉桂丘南坡几栋小黄屋成了卢努甘卡的边界 小房子巧设计 黄色的砖墙,蓝色的木门,灰色的混凝土菱形柱 小黄屋卧室,床头设了壁龛,睡眠更踏实。 小黄屋起居室,挂壁与台布传统织造,现代纹饰。 小黄屋卫生间,屋顶开洞,光影迷离,也解决了通风与采光。 村民休憩的小凉亭罐坡
罐坡在玉桂丘西侧,因此地安放了六个中国陶罐而得名,巴瓦对中国陶罐的热爱名不虚传。
山腰步道横切丘顶花园北坡,上下往复,树木葱茏。沿着这条小路西行,走到尽头折向南,穿过一片树林,拾级而下又是一片缓坡,那就是罐坡。一尊名为“双角潘神”的石雕是罐坡的起点,它也是稻田的守护神。潘神附近有一座小亭,名为“蓝亭”,建在在山坡边沿,原来是个冥想之地,现失于维修,有点破败。
蓝亭前方有一口水井,顶部罩着一个铁笼子,充满新艺术主义风格,一个颇有趣味的艺术装置。叻sir说,这是一口百年老井,井里的水从未干枯过,在极度干旱的日子里,是它维持了村民的生命。老井旁边栽有一棵大树,叻sir说,这是康布克树,斯里兰卡人会在井旁种上这种树,用以清洁水源。
与蓝亭,水井同一视线的西方是水塘,这个水塘由人工挖掘而成。罐坡地形地貌丰富,有树林也有稻田,它比玉桂坡低,常年的雨水冲刷,满积淤泥,改造时在低洼处挖了一个水塘,用于蓄水,可惜,现在又被淤泥填充,水面渐渐萎缩成了个草塘。或许,雨季的到来才能显露出它的作用。
罐坡起点标志物——双耳潘神 罐坡与丘顶花园之间那一片树林 通向罐坡山间小路上的多叶鸡蛋花树,茁壮婆娑 巴瓦曾经的冥想之地——蓝亭。 罐坡上的百年老井,井水清甜,永不干枯 罐坡水塘一角 远看罐坡水塘水塘周边安放了六个油光锃亮的中国大水罐,由远而近进入我们的视野,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以致忽略了肆意生长花草树木,它们给这片有点荒蛮的山林增添了不一样的意境。自然之境因此充满人工的痕迹,人的双手可以创造世界,这小小的景观也是一个明证。
记叙至此忽然想到英国造园先行者蒲伯讲过:诗中有园,园中有画。造园有三律,即,对比分明、意外之境、无尽意境。中国园林应是这种造园理念的鼻祖,英国园林步其后而成了欧洲自然主义园林的开创者。卢努甘卡庄园呢,是斯里兰卡大花园中的小花园。
玉桂坡,罐坡位置平面图(资料来源《卢努甘卡庄园》)本篇采用的照片部分为存墨公司设计师Sasha,陈工拍摄,特此鸣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