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努甘卡植物繁茂,漫山遍野绿意弥漫,绿色是那里的主色调,无边无际,单纯干净,随四季循环,日夜交替,阳光风雨幻化成丰繁复杂的绿色音符。自然景色是这里的主角,所到之处不是山坡就是湖泊,湖畔是连片的稻田与水塘,湿地是动物的天堂。
山坡与湖泊之间是陡峭的山崖,坡顶平缓,向四周舒展,几栋朴素的建筑疏疏落落,在丛林中若隐若现。世界各地搜罗回来的艺术品点缀各处,让人徜徉在自然景色中有所顿悟,或仅是路标,指示方向。
这篇记录自己漫步在卢努甘卡北部湖滨花园,山腰步道,水园等地所见、所思。
花园,水园,步道平面图(资料来源《卢努甘卡庄园》)湖滨花园,滨水步道
丘顶花园北平台面朝德杜瓦湖,沿着平台西端那迂回曲折的阶梯下山,湖滨花园就在眼前。湖滨花园在原来的沼泽地填土而成,现在是稻田,一些水塘穿插其中。稻田一年三造,色彩随四季而变,春夏的油绿,秋冬的金黄,生机勃勃。花园与湖泊无缝连接,时而水天一色,时而碧黄两重天。试想,坐在丘顶花园上遥望这一切该有多舒畅。
湖边的滨水步道,纵贯东西,由东端的格鲁树平台直达西端的黑亭。小路南侧紧挨着人造小山崖,一片垂直的树林,郁郁葱葱,望不到顶。北侧在稻田和水塘之间穿插,可到湖岸小码头。稻子已收割入仓,稻田有的已犁耙,露出肥沃的泥土,有的满铺青草,绿油油的一片。雪白的鹭鸟在水面跳跃觅食,黝黑的大水牛在田里啃草喝水。
沃野与平湖无缝连接,一路上水景变幻无穷,时而无垠的碧空侵入水塘,时而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树木,与水中的花草摇曳生辉。陡峭的山体与无边的水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创造了辽阔的景致。
湖岸有个小码头,仅比湖面高出寸许,在那里坐上小船可以到湖中荡舟,也可以到湖心岛上游玩。一头被称为莉迪娅·杜奇尼( Lydia Duchini)石豹是这里的守护神,她正在树下匍匐着,温柔地扭着头。湖面清风荡漾,湖畔绿草盈盈,我轻轻地抚摸着她,愿她平安无恙,继续守护着这一片湖光山色。
卢努甘卡北部的湖滨花园有个小码头,石豹是这里的守护神 存墨设计师们行走在滨水步道上 滨水步道南侧是山坡,植物多样,龙竹是步道的重要标志物 玉桂树是庄园的老主人,百年老树树干如龙,树冠如云。 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密林,水彩画般梦幻迷离 滨水步道旁是稻田,收割后的稻田爬满青草 把德杜瓦湖北岸的稻田,水塘称为湖滨花园,青草,水牛,鹭鸟便是花园的主人。 湖滨花园,动物天堂 德杜瓦湖南岸的小码头 这尊石豹是这一方水土的守护神山腰步道
山腰步道位于丘顶花园北侧山腰中,横切人造小山崖,顺着山势修筑,上下往复,错综复杂。它只能用蹬山台阶贯穿全道,蹬步可小立,小立可顾盼上下左右,驻足赏景。
蹬山台阶因地制宜建造,有的要筑在挡土墙上,有的修成之字形以解决蹬陡坡之难,有的用一个小平台串起三个不同方向的阶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它由一层层台阶、平台、凉亭组成,将原来的陡坡变成缓坡,让人上下自如,步履轻松。步道地面的铺设匠心处处,大平台铺上红砾石,排水快捷;山路台阶多是水刷石;休憩小平台铺砖块或草坪,虚实结合,序列清晰。
阳光透过树荫洒在山腰步道上,蹬山亦心广神怡 嫩绿的苔藓与硬朗的台阶对比分明,反觉逸趣横生 植物穿插在之字形的蹬山小道中,上山如入林,舒适自如 在陡坡上修筑的台阶与挡土墙合二而一 用一个透水小平台串起三个不同方向的阶梯山腰步道的起点位于丘顶花园西平台下的小凉亭,向东延伸,连接东平台一个小凉亭,两座小亭似乎界定了山腰步道的长度。但步道并没有结束,它继续往东伸展,可到花园屋、画廊,水园,与滨水步道相通,这一处转折交界的标志是一棵高大婆娑的旅人蕉。
山腰步道与山坡,水塘,房屋等地方交接处均设置了标志物,不用文字,大多采用植物,古旧器物,建筑残骸,或在世界各处搜罗的艺术品。
这棵高大的旅人蕉是山腰步道与滨水步道交接的标志物 山腰步道中,画廊外台阶转拆处的标志物是一个印度神庙的石碑残骸 这件西方古建筑残破的构件是小平台的标志物,它连接了三个方向的阶梯 架在大台阶护壁上的大陶罐是装饰品,也是一个方位的标纪花园屋和画廊两屋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山坡,连接它们的是穿过树林的大台阶。大台阶呈几何状,方形台地的高差由一组阶梯过渡,阶梯成对角线斜穿其中。这景观设计令人眼前一亮,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对比分明,又一处意外之境。我在此地来回上落了数次,一步一台阶考量它的设计尺度,对比意境。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路不在直,幽于曲折。 这一路上,山路水路迂回曲折,植物葱茏,光影斑驳,时而开阔,时而深邃,景观甚为丰富,感觉与中国园林“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走在山腰步道上,一步一景,一景一歇,走走歇歇,赏不完的四季美景,看不尽的兴衰凋荣。
建造这条林荫馥郁、景观复杂,舒适惬意的步道,设计师和工人花费了多少心思,多少劳力呢,若不是假以时日,单靠一蹴而就能创造出如此动人心扉的景致吗。人与自然共生共享要的是认识它,倾慕它,造就它。
山腰步道在画廊北侧,顺着山势修建,与水园相接巴瓦早餐处
在山腰步道上走走看看,叻sir带我们来到花园屋与画廊间的一道平台,尽端摆放了一副桌椅,旁边的菠萝蜜树枝挂着一个铜板状的鈡,叻sir说,这地方是巴瓦回庄园度假时吃早餐的地方。平台边呈陡坡状,坐在那里可俯看水园那紫色的荷花、金色的稻浪,也能远望碧蓝的德杜瓦湖。
叻sir说,巴瓦早餐后会敲敲这个铜板钟,悠扬的钟声传到佣人耳边,他们会给巴瓦送去茶水。一个充满情趣的小地方,一个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建这个小平台只是为了巴瓦独自早餐观景时所需?创造一处场景仅仅是为了某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方式?
这里绿树成荫,视野开阔,慢悠悠享用靓茶美点,还能与碧蓝的德杜瓦湖为伴,真惬意 菠萝蜜树下: 预制混凝土餐桌,鉄制餐椅,铜制吊钟 敲敲这个铜板,悠扬的钟声在耳边响起 在荷花池回望巴瓦早餐的小平台水园
山腰步道在画廊北侧顺坡而下,穿过草地到水园。这是一组水景:水塘、荷花池,交替穿插。远处是山景、路景、湖景。水面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短短的小路,与滨水步道相连,路面铺了一串菱形石板,石板边缘的青草清晰地勾勒出它的轮廓。
从山腰步道俯瞰水园 存墨设计师们来到了水园 以水为媒介的水园,远处是湖滨花园 荷塘夕照,倒映成画。 水中小路,菱形石板,青草画廓,妙趣横生小路东端是黑亭,路中的环形平台中心立着一个日晷,与黑亭在同一条直线上。站在黑亭旁,直视日晷,希冀找到太阳的影子来估算当下的时间,可惜天公不作美,太阳被白云遮挡。
巴瓦建造的这个黑亭实在太小了,四根钢管支撑着一个钢筋半圆拱的顶棚,亭内只有一张混凝土椅子,当年建造这个小黑亭仅仅为了观察下午太阳与时间的关系?又是一处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所。
小路中的环形地台,日晷与黑亭在同一直线上 黑亭中心正对着日晷,远处是湖滨花园、滨水步道和龙竹。 跨过小木桥可到黑亭,那里已是卢努甘卡庄园的边界 当年建造这个小小的黑亭就是为了观察下午太阳与时间的关系? 黑亭,日晷平面图(资料来源《卢努甘卡庄园》) 黑亭前的荷花池荷花池紫花朵朵,小水塘倒影如画,老黑亭残旧孤独,日晷锈迹斑斑,岁月悠长,光景依旧,这组小设计成就了大美景。
陈从周先生在“造园”一文中写道:“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义之深。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 回望一路走过的景色,不禁浮想联翩:有山则峻,有水则灵,草木滋润,雀鸟时鸣,四时皆美,无不可爱。设计师为自己充满情趣的生活方式构建了一处又一处场景,每一处设计独特精巧,造型简约,材料单纯,标识明确,隐于山野之中,不喧宾夺主,让坐行变得更有趣,更惬意。人的创造力使得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互对比,相互交融,却又无可替代。
本篇采用的照片部分为存墨公司设计师Sasha,陈工拍摄,特此鸣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