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在哪里?
我又将到哪里去?
似乎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也不曾好好回答过。
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平凡的故事。
而我,从小乡村到乡镇,到大城市,再到瑞士,然后又从瑞士回到那生我养我的故乡,创立了哈哈妈塔牌外语,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母语式外语学习之路。
写下此文,是回顾,是思索,是新的起点。
直面自己的人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前几天,有个高三女生问我:老师,你当初选择师范是自己喜欢还是家人要求的?
我说:我知道家里的情况,属于自愿的选择,也爱我所选。
一个小山城里的孩子能到省城去读师范,学费很便宜,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几乎不用家里负担太多了,多么好啊。
三年的中师生活很单纯,过得很快,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分配到了一个乡镇中学。很是欢喜,要知道,那年头,工作已经不再包分配。没有门路,进城工作几乎不可能的,能到不太偏远的乡镇,没分配到山旮旯里的小学,这运气是不错的。
我的老同事们现在见到我依然会拿我调侃。因为,去学校报到的那天,我拿着一把大黑伞,和弟弟妹妹一起出现在校长的办公室的。那会他们也十四五岁,不小了,没想明白,为什么我会带着他们。
开学两周后,教导主任跟我说:你这英语好,科班出身的,教学还挺有方法的,调你去带两个初三班级吧。
还记得每次接手新班级,我都会用一首歌曲开始“Hello, hello, hello and how are you? I am fine. I am fine and I hope that you are too.” 好简单的一首儿歌,但是,那年代,竟然也显得好潮,很快就能拉进跟学生的距离。
就这样,和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学生混在一起,也挺美好。
很快,这样宁静的日子被父亲的病打乱了。
父亲病了,得了癌症。
一个家的支柱倒下了,总得再有一个撑起来的。
经历了四处求借无门的困境之后,我开始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走出去了。
就凭那几百元的工资,就算我不吃不喝也得好几年才能挣到那基本的治疗费,更别说还有弟弟妹妹上学的学费需要缴了。
我还是喜欢做老师,哪里做老师收入比较高?
得到大城市去。
怎么才能到大城市去?
学历要达标,能力要足够。
那就对照这条件去努力吧。
于是,我开始努力备考。
包括家人在内,他们都无法理解的,家里需要钱,你还去读书,这不是难上加难吗?
没想太多,也没解释太多,只想追随着内心的声音走。
就那样,高分考取华师两年本科班。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这时候的我,
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更加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有追求的日子,总是充实美好的。
一边读书,一边做家教,竟然挣够了学费,还能帮补家里一点,这倒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毕业后,也顺利地到了心仪的城市,心仪的学校工作。
这时候,父亲去世了。
一切又清零了。
�����������#��O�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