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大姐打电话来,没有其他,又是孩子的问题。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孩子还根本不在意,好像学习都不是他自己的事儿。永远着急的只有妈妈。大姐控诉了孩子的各种“不良品行”,比如拖拉不写作业、不去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感恩等等。然后又苦诉自己的各种艰辛,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榜之、更好的环境,自己付出了多少多少,孩子还不知感恩。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包办的父母加不懂事的孩子。在姐姐的眼里,全是孩子的错,然而这个组合,却是他们共同作用形成的,且撮合成这件事的主谋还是父母。
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有拖延等各种问题,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她、不满足她的需求,心里尽是委屈。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平衡好自己想要的和孩子想要的,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了需求混淆的现象,比如没有分清楚按时吃法睡觉,这是谁的需求。那么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
第一,父母要跳出认知不协调的怪圈。孩子拖延、不爱学习等,这是很正常的事,并不是孩子品性有问题。拖延是很正常的,大人也拖延、也不想作息规律、也想吃垃圾食品、想偷懒、不想学习等。要求孩子时,只要想想,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而且自己提的这些要求自己也不是100%都能做到,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现实往往都不统一,自己和孩子的需求不一致也是事实。孩子和自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需求不一样很正常,如果仅仅因为需求不一样,就去指责、批评、抱怨是很没意义的。父母需要做的是,接纳双方需求不一致这个事实,认清他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跟他去谈合作。此外,要承认孩子需求的合理性,他需要拖延、需要吃零食,虽然在父母看来,这都是不好的,但这就是孩子实实在在的需求,只是这个需求与父母的需求冲突了。这时候,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去打压孩子的需求是不对的,而是要看见、认可孩子的需求。毕竟,孩子的需求真实存在,不能说父母认为这不对、不同意,孩子就不能这样。事实是,不管父母同不同意、对错与否,孩子就是这样。真相就是真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双方需求就是冲突的、不一致的,那父母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需求变成孩子的需求,只能去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和被他忽略的需求各是什么,然后采用激励等方法,帮他去推动他的需求得以满足,让孩子及尝到通过自己来满足自己需求的甜头,然后自己努力。
第二,把孩子的需求还给孩子。其实我知道在这点上,大姐做的很不好,她一直盯着孩子写作业,好像孩子的完不成,对她就像是灾难一样。可是写作业这是孩子的需求,需要让孩子为其负责、并为不写作业的后果负责,父母只需引导孩子激发她的内在动力,来推动孩子做事,并时不时只在旁边提醒就好,而不是冲上去直接把孩子的需求扛到自己肩上、为她负责。如果孩子看到一件事不是她自己的需求和麻烦,那她自然也不会想要去面对、也不会着急。某件事最根本上是谁的需求,谁才会着急,就像工作中也一样,责任划分不明确时,就看看这是谁的需求,由他去推动。当然,如果是小一点的孩子,父母需要帮她制定规则、直接反馈。大一点的孩子,就让她自己把控节奏。让孩子主导自己的事情。
第三,不要把自己的需求扔给孩子,让他背锅、委屈。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快点出门去上学,自己还要赶着去上班,这时候赶时间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父母的需求,那父母就要去跟孩子商量,让她配合,而不是觉得她应该知道自己着急、应该积极配合,当这些应该的要求没被孩子理睬,父母就生气、责骂孩子,其实孩子也很委屈,或许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她被骂,因为在孩子眼里,她压根儿不觉得有什么可着急的。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警惕应该思维,世界只有真实的样子,没有应该有的样子。应该是愿望范畴的事儿,而愿望又是个人的事儿,在真实的世界讲的是事实、是真相,在两个人之间,也不太可能让别人完全懂得自己的愿望、为自己的愿望负责。凡事,涉及到两个人时,需要想办法配合。
总结起来似乎只有一点,父母的认知不协调是亲自关系的最大障碍。父母需要认清需求,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理性包容的去看待需求的不一致,才能化解双方都委屈的死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