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孩子筛选绘本,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绘本中,一套以音乐家故事为主题的绘本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套由青豆书坊出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古典音乐大师绘本(第一辑)》,就在梦幻故事伴随着美妙乐章中,为孩子们进行诗意的音乐启蒙。

这套绘本共分为三册,分别是《巴赫的家庭小组曲》《莫扎特的星星王国》《格什温的音乐摩天楼》,由欧洲获奖艺术家团队执笔创作,精选古典音乐家代表作片段。诗意文字、唯美插画配以动人乐曲,为大朋友和小朋友带来多维立体的全感官艺术启蒙。
如果说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还缺什么?那么我想说,让我们更多汲取古典音乐,让更多杰出音乐家的故事,为人所熟知吧。
01 巴赫:没踏出过祖国,却成为西方音乐之源
今天说到巴赫,人们更多的印象可能是“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洛克音乐伟人”“德国音乐3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耀眼的头衔。
但在巴赫生前,他的作品和名声,并没有这么显赫。他只不过是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一位宫廷乐师、一位可以利用职业之便,一辈子研究自己喜欢东西的音乐家。
巴赫不像同时代的亨德尔一样游遍欧洲,他的一生只在德国南部几个城市任职。他娶过两位妻子,生了20个孩子。虽然只有10个孩子活到成年,但家庭开销还是巨大的。
他不求名利、地位,从未出过远门,工作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生过得宠辱不惊。
而当他逝世后,他的巨著如《马太受难乐》《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也随之尘封100多年。
直到德国的另一位年轻音乐家门德尔松,在一张原本用来包裹黄油的纸上,发现了他的手迹。至此,巴赫的巨著从默默无闻,到震惊世界,大放异彩,奠定了他在西方古典音乐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在《巴赫的家庭小组曲》绘本中,故事从巴赫与第二任妻子的相遇讲起,一段美好温馨而又吵闹不断地人生,就此开始了。
不得不说,巴赫可以专心研究音乐,他的第二任妻子玛格达莱娜功不可没。第一任妻子生下7个孩子后去世,玛格达莱娜与巴赫结婚后生了13个孩子。
而在抚育孩子的同时,玛格达莱娜在巴赫的事业上也是一大助力。她帮他抄写乐谱、校对,成为他新曲的第一位听众,给他提出中肯的建议。
在绘本中,作者重点描绘了巴赫的家庭音乐氛围。大家庭成员每天都沐浴在欢歌笑语中,像一座百鸟园;他们也会结伴出游,享受轻松快乐的休闲时光。
巴赫会给孩子们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对音乐着迷,甚至深夜时偷偷跑到房顶,借着月光抄写哥哥的乐谱。大他10岁的哥哥,后来帮他找了音乐老师,开始学习正规的演奏和作曲。
书中有一个令人动容的画面:清晨花园中,巴赫悄悄睡着了。他把假发挂在云端,去往生前从未到过的远方。玛格达莱娜唱起了心爱的歌,在青山绿树间,怀念逝去的爱人……



02 莫扎特:用力燃烧一生,让欢乐洒满人间
为人所熟知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幼年就显示出惊人的音乐天赋。4岁时,他在父亲指导下学习音乐,5岁就开始创作完整的音乐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中后期,他的父亲并没有像今天的家长们一样,让他每天闷在家里苦苦练习小提琴,而是以远超时代的眼光,带他去旅行,去看更大的世界。
虽然父亲这么做的动机,更多是为了名利和金钱,但这确实让莫扎特的才华有了施展空间。
在旅行中,莫扎特开始尝试更多的演奏形式和作曲技巧,慢慢学会演奏管风琴。他的作曲范围也从单一的小提琴曲,扩大到声部丰富的交响曲和歌剧。
这里必须说一下,交响曲,简单理解就是由管乐,弦乐,打击乐三个大类组成,每一类里又分成若干不同的乐器,每一种乐器的曲谱都和别的乐器不一样。
例如管乐组,分为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等,这四种乐器中还会分出2-3个小的声部,每个声部曲谱都不一样。每种乐器都担任着自己的职责,最后构成宏大丰富的交响音乐。
不同于我国音乐注重横向旋律发展,西方作曲家通常有着纵向作曲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西方作曲家既能作曲,数学也很厉害。因为交响乐总谱横向纵向,就像数学公式一样逻辑严明,丝丝入扣。
一位作曲家如果想要创作宏大的交响乐,势必要面对很多种乐器,如果只会钢琴或者小提琴是远远不够的。
在《莫扎特的星星王国》绘本中,故事则是从莫扎特的出生就开始了。他仿佛就是为音乐而生,连啼哭都像在唱歌;他从4岁起开始尝试作曲,6岁就登台为皇帝演奏,他的音乐天才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莫扎特一生创作高产,音乐体裁涉猎繁多。他为小提琴,单簧管,长笛,中提琴等乐器都写过协奏曲(一支独奏乐器,后面有整支交响乐队协奏)。
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所付出的努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少,甚至更多。一朵云彩,一滴雨滴,一片树叶,都能成为他灵感的源泉。作者说,他的一生,几乎为所有乐器作过曲,也许就差刀子和叉子了。
如果莫扎特听到这句话,可能会微笑说:“因为我没太多时间吃饭。”
他一生创作了众多让人感到快乐的音乐,却把最悲伤的《安魂曲》留给自己。因为年轻的他,仿佛已经看到,快速绽放和燃烧的一生,也许已经加速了死亡的到来。
35岁,莫扎特英年早逝。但他留给后世的,却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03 格什温:冒险精神代名词,不同音乐风格的世纪碰撞
相比于巴赫和莫扎特,格什温的名字仿佛不那么响亮。但作为20世纪重要的音乐家,格什温在音乐史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绘本《格什温的音乐摩天楼》,以家里老钢琴的视角,讲述了格什温的一生。
1898年9月26日,格什温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他来自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
家中的第一台钢琴,是母亲买来给哥哥艾拉的。但调皮的格什温却对钢琴爱不释手,经常坐上去胡乱弹奏一番。
他惊人的音乐天赋开始慢慢显露。父亲问他:你从哪里学的?他说“我也不知道……音乐就这么从我的手指尖流出来了。”
此后,格什温开始和哥哥合作写歌,兄弟俩成了配合默契的好搭档。那台老钢琴,也在见证他们的成长。
也许正因格什温流淌的俄罗斯血液,让他在美国这个新兴国家中,拥有了一股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从而迸发出新奇的灵感。
他大胆而新奇的创作,使他迅速成为音乐明星。一首《斯旺尼》,在当时卖出了100万份。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妥妥的“流量奇迹”。
虽然在欧洲正统音乐世界眼中,格什温缺少一些熟练的古典音乐写作技巧。但他将美国爵士乐,与法国印象音乐、俄罗斯民族音乐相结合,碰撞出前所未有的、只属于他的音乐风格。
1924年,格什温终于凭借《蓝色狂想曲》闯进古典音乐世界。1925年,《F大调钢琴协奏曲》也获得巨大成功。但遗憾的是,他超前的理念和做法,并不被当时的音乐评论界所接受。
不过没关系,任何超越时代的伟人,都有一段不被接受的时期。当人们开始接受和欣赏格什温,他的黄金时代也随之到来了。
就如绘本中所描绘的,他要去巴黎,去见印象派音乐泰斗拉威尔,要创作一部叫做《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巨作。
他成功了,他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迈向新世纪。他的音乐从剧场搬到银幕,完成华丽转身。



04 结语
读完这套《古典音乐大师绘本(第一辑)》,仿佛已经走完了三位大师传奇的一生。那里有美妙的歌声,有孩童般纯真的眼睛,也有诗意的旋律和绚烂的美景。
本书一大特色,是为三本绘本都配备了同声朗读,并且将每位音乐家的曲目,按时间、演奏版本等特点,做好分类。每段故事的背景音乐,都有详细出处。
有几首乐曲如莫扎特《第21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夏日时光》等,还配备了完整的纯音乐欣赏版,让读者可以在听故事之余,体验原汁原味的音乐。
每本书后面也都配备了人物小传,读者可以大致了解音乐家传奇的一生。
也许,时光会慢慢流逝。但音乐,却可以穿越时空,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