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读书少,天真地相信着教科书中的一切,包括那些又丑又造型奇葩的历史名人插图!
是不是觉得哪儿不对劲?
为啥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颜真卿都长!一个!样!儿?!!
差点就信了课本的邪!
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长胡须,今天才共享单车,两千年前都共享颜值了,还是说秦始皇真的找到长生不老药,在这千年的轮回里来回穿越跑龙套?
“可能是同一个古人,买了不同的QQ秀。”
恩,真相一定是这样的。
为何历史人物如此惊人地相似,因为他们都是出自同一个工作室——明朝的王圻、王思义父子。
王圻、王思义父子绘制的《三才图会》
工作室才父子两人,却要出版一本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
全书十四门一百零八卷,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天文,人物包罗万象,所以取名“三才”。可想工作量之巨大!
汉服爱好者会在这本书里参考形制
于是他们领先日本动漫500年,采用了“千人一面”技术。
京阿尼脸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十分奏效!
大大地把工作量缩减到十年,最后画了596幅著名历史人物画像,汇集成三才图会《人物》篇的14卷,最终印刷到了我们的课本上。
只能说时代限制了插画师的想象力,除了仅有的文字资料,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影像资料,所有这类书在绘制历史人物画像时,想象力一向比较有限。
《三才图会》汉武帝像
虽然这部分图,是“太累了就随便画画吧”的产物。但是咱们的课本也有精致的《皇室名画典藏》,这些画像汇聚了不少画师的匠心。
李白
宋徽宗
这些彩色画像不得了,全都收藏于皇宫密室之中,也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南边——南熏殿。
这个南熏殿,从清代开端,成了“历代名人画藏”,私藏了580+帧古代名人的画像。
明太祖朱元璋
其实这些名人画像能应用到课本来,还要感谢一个人——乾隆!
虽然乾隆的农家乐审美被群嘲得一无是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对于保护经典这件事还是值得令人称道的!
有一天,乾隆在院中学习,抬头一看院中画像:啊,老祖宗怎样少了个鼻子?不只如此,历代的文人明星欧巴也都缺眼睛少嘴巴,惊得他立马下令:裱~!
于是工部把画像重新装裱,这珍贵的121幅583位历代皇帝皇后画像才得以完整地被重新贮藏到南薰殿。
宋徽宗的皇后
清纯惠皇妃像
这些画像被乾隆派人修复之后,看起来制造精良,于是在近代,就被直接用在了课本和博物馆插图之中。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课本中的这些彩绘人像,其实都是故宫里难能一见的藏品。
孔子、颜回、孟子,出自《至圣先贤像册》
最近网络上又衍生出了一个表情包类别,那就是课本插画表情包!
有人感叹着没文化,连表情包都看不懂了。
而杜甫像作为第一批课本插画网红,绝对是课本表情包的鼻祖!
最哭笑不得的人可不是杜甫本甫,而是画这幅杜甫像的蒋兆和先生,因为画这张杜甫像的时候,用的是他自己的脸啊!
正是在下!
当时国家急需一批中国历史名人画像,《南薰殿图像》画的是帝王将相,《三才图会》画的是名人旧儒,那其他领域当年不受重视不入流,但现在被认可的人物就没有图啦?
最后还是周恩来总理拍的板:找蒋兆和!
蒋兆和《流民图》部分
蒋兆和是徐悲鸿的(非关门)弟子之一,堪称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
听说要画李时珍,写实派的蒋兆和翻烂了史书也没翻到资料。最后从郭沫若那儿听来8个字:“晬[zuì]然貌也,癯[qú]然身也”。
翻译一下,就是说:李时珍老气横秋,瘦得像根小竹竿。
这尼玛也太笼统了?!
但是甲方爸爸催得紧。然后蒋兆和一抬头,看到了自己瘦骨嶙峋的老丈人——京城名医萧龙友,灵机一动就有了这幅广为流传的李时珍像。
发现这个神操作后,蒋兆和开挂般把自己友人的脸,都画到古代的名人身上去,还把自己的脸安到了杜甫的脸上。
由于蒋先生的人物塑造才能十分凶猛的,于是他又接下了一系列画古代科学家的活儿。
刘徽、张衡、张仲景、一行和尚、孙思邈、郭守敬
蒋先生用传统的线描,配合西方的光影,让杜甫的孤寂与傲骨的气质呼之欲出。艺术水平实在是高!怪不得课本插画中第一个火的就是杜甫呢!
自蒋先生后,所有的李时珍都戴四方巾,所有的祖冲之都是大脑门,所谓的深入人心不过如此。
而到了80、90年代,课本插画都是由出版社的美术编辑绘制的了。
《少年闰土》画师:黄金祥
《草船借箭》图:王炳炎
《飞夺泸定桥》图:雷坦
《将相和》
《曹冲称象》
王惟震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百余幅插画,早就成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像是总有人惦记结婚了没的——李雷和韩梅梅。
《苦柚》王惟震
《一夜的工作》王惟震
《让我们荡起双桨》王惟震
我们今天看课本,可能真的会疏忽掉许多细节。但其实,就算是一幅小小的插图,也都包含了前人无数的心机和笔墨。多亏了他们的用心,才让我们今日能够任性地怀古论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