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生活中,如果稍加留心,你就可以比别人成长更快一点,因为有些小事情背后却有一定的大道理。即使不是什么大道理,也可以成为你以后为人做事的重要参考。只要处处留心,你就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这里列出几个生活中的小事情,引发的启发和体悟,也算是一种自我反省吧。
1.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第一个事情,有人说你怎么样,而你并非如此,你自己心里清楚得很,你需要和对方进行一番辩解呢?
我最近生活中遇到两个这样的例子。一个是习武的例子,一个同道,说是你很久时间没有练功了吧,其实我是每天都坚持练习;一个是工作中的例子,别人认为你做的事情是基上是在第三者的帮助下做成了,而现实情况是,这些事情是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努力勤奋才做成的。
在我个人修养不够的情况下,总是想辩解,想去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而现在,我只是呵呵一笑,不置一词。
现在我想得非常清楚,正如道德经中讲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遇到利益相关的事情,如果不是大是大非,原则性的问题,绝不要去和别人争。既不面红耳赤地争吵,也不为了利益非要为自己正名。公道自在人心,你做了什么别人都看在眼里,你没有做的,别人也看在眼里,所以争与不争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即使没有看到,还有一个日久见人心,并不是别人的一句话两句话就把你彻底否定了。不能逞一时之口快,在无意中给别人带来烦恼,损人不利己。
2.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一个同事让我做一个材料,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帮他做了。我突出的是图表,因为在我的认知中,一图胜千言,一个表格显得更加有逻辑性。
但是我陷入了自我思维当中,因为这个材料,不是我去汇报,不是给熟悉我的人汇报,而是同事要用自己的话语,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汇报。而这个材料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撰写。
换句话讲,这就是我们必须具备用户思维。这是事情中,材料用的人是谁,如何做才能符合他的要求,体现他的风格,他用这个材料展示的环境是什么,这个环境中,大家的普遍认知是什么,更喜欢或习惯哪种表达方式。这才是做事应该具备的思维。
即使自己不能一次就能把握很好,也要通过不断修改和征求意见,更加趋向于用户的习惯。
最后,达到用户满意的方式去呈现,自己也了解了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将前后两种材料,进行认真比较,以便下次更好地表达用户诉求,降低沟通时间成本,利人利己,这样才能进步。
把别人事情做好了,其实是自己的处理事情的思路更广了。
3.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公司有个内购群,上新一款预制菜,大家纷纷关注抢购。也有热心的同事,进行现场烹饪样品,引起来一众围观。
这个时候,我就冷静地分析一下,并询问自己的妻子,是否需要购置,最终还是决定不买。
这是个极小的事情,因为不是所有大家追逐的,就是你所需要的。我和媳妇两个人在家,本身也吃不了多少东西。另外,我们吃的东西也很少有交叉,我每天能够吃碗面条,心满意足。甚至周末,一天只吃一顿早餐,煮一碗面,为的是轻断食。不吃晚餐也已经坚持6年了,为了晚上消化系统能把一天的食物消耗尽了。
这件事情提醒我的是,我要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不能跟风,看到时髦的东西就去追求,而是应该经常考虑最低损耗,最长远受益的事情。
而我是追求长远的事情,正是每天消耗能量少一点,能量的利用更充分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