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版:
- 早晨忙碌,从吃早餐上反映出拖延症的问题,需要提高效率。
- 提高效率首先要控制杂念,专注手上事,进入“心流”状态。
- 事情多,需要有取舍,注意提炼可复用的部分,抓住事情的核心要素,做高价值的事情。
今天早晨起来,打扫房间、洗澡、洗衣服,中间处理了几通电话,接待了几波人,忙活到了快10点,一直没有吃早餐。其实这事从起来就在想的事,好像觉得随时都能吃上的,不着急,反而最简单的事情拖的时间最长。尽管中间好几次都觉得很饿,饼干也都拿出来撕开包装了,又想到什么事放下饼干去做。一直到都有点低血糖状况了,才开始吃东西。
中午小睡了一会,下午又各种折腾。想想咨询和各种信息大脑是处理了很多,但实际动手并完成得不多。也就是说今天的产能不高。
想想很多事情其实都很简单,用用功几个小时就做出来了,但觉得没有意思一直放着不做,积累多了心理压力挺大的,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吧。
目前来看想做的事是很多的,每样做精力不够,只做一样又常分心。我的问题,还是在心上。
可能需要去读读《金刚经》或者是《传习录》。看吧,这么一想又多了两件潜在待办事项。这两部书其实以前也多少狩猎过,核心思想翻来覆去本来就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思想,不过是路径不太同。
金刚经说万法皆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别起分别心。
传习录说致良知,众人本性是好的,应该反观自己内心,在知行合一中不断的实践和修炼,保持警觉和清明。
再简单点,就一个“静”字。像我这会坐在电脑前敲字,只有电脑机箱里的风扇嗡嗡声和键盘的哒哒声。这会心也是静的,除了专注于敲字,没有想其他事情。
这样的状态挺好,类似于米哈里提到的“心流”。专注当下,把手上这件事做好。
人人都爱“心流”,但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对“心流”的恐惧。细想是因为一件事因为进入“心流”加上个人完美主义属性较重,很多事情常常想做得又大又全,时间和身体资源占用太多挤占了处理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说,如果真要我继续往下说的话,我觉得以我这会状态我可以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一直敲字。其他很多事情可能就拖住了,同样会有拖延情况发生。
我可能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断舍离,但挣钱压力挺大的,要不什么都不想,顺水流。要不多花精力额外发展一条第二职业曲线。我想选择后者,但真正分配给第二条曲线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开坑,并没有沉下心往一个口子下面挖。分心,在第一职业曲线上还是有影响,第一职业同样是需要深挖的。
目前个人大脑还不够进化,只能做到时分多路处理多件事情,一段时间处理事情多了,心力在切换中消耗挺大的。电脑坏了可以修或者换,自己坏了成本太高。如何在爱惜身体与获取更多收益之间取得平衡,唯有取舍做高价值之事。
很多事觉得只有自己做才做得好这种想法要不得。抓住事情的核心要素,注意提炼可复用的部分。今天这篇记录像是一篇复盘,挺好的。
昨天说的项目方面的事情这会去看,自我管理这方面其实是个开卷课题了,细理起来大概就不到20条规则,关键是怎么用起来。我现在在实践的一个规则是,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今天是这次日更第9天了,第18天的时候再返过来看看吧。
Changelog
2023.11.25 22:26
9/100
下一次把起始时间记录一下,看看敲字速度怎么样。要不用用橙瓜?再议吧,别把这事难度整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