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中国教育体制下,学分影响毕业证发放的情况迫使学生不得不选择比较好过的科目,却忽略了学习的真正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充实自己,武装自己,而不是所谓的学分,不是吗???
关键词:教育 体制 考试 能力 价值 就业 选课
引言:很多学校里都流传着选课孩子的福音《选修课黑白名单》,名单里详细介绍了课程的代课老师,该老师点名率以及该课程通过率,并在首段强调“选课,兴趣不是唯一标准,不知道这些,你这学期会死的很惨”!选修课黑白名单大范围传播,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需求量大!很多人在选课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知识体系构成,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情况,只看哪门课更容易取得学分,哪门课老师更容易对付,这种模式极大的阻碍了学生个人发展,阻碍了学校人才培养,甚至,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这是一种病态的选课模式,是一种急需改变的现状,然而,改变!需要学生,学校的密切配合,也需要整个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这段路程,注定是段不平凡的艰辛的改革之路。
一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1】中国大学教育体制
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倡导素质教育,进入大学的我们也再为终于走出初高中应试教育的桎梏而欢呼,但当我们真正走进大学的课堂,素质教育外套下隐藏的应试教育缩影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学课堂上,老师仍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学生最看重的仍然是成绩。
【2】中国大学考试体制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的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这,也是学生选课盲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1)注重考试过程的组织和考试成绩的评定:这种考试模式忽略了考试结果信息的反馈。高校考试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更充分的发挥其反馈功能,既有学生对老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也有老师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教授,解惑的回应。然而现行的考试虽然也要求老师进行考试情况分析但只是流于形式,学校与学生更侧重于的是最终成绩的评定!这,使得学生内心深处对考试过关的渴望变得愈加深厚,选课,一切以不挂科为标准。
(2)期末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绝大部分安排在每个学期期末进行,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由于受各种因素限制,一次性闭卷考试很难体现出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也很难按教学大纲要求考核学生除记忆和简单推理之外的技能,又易造成“一考定成败”,导致学生忽略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过关。近期,某高校提出一个学分七十块钱的天价重修费用,更是让学生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意义!
(3)考试计分不科学:目前学校大多采用百分制,老师阅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视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及改进教学。同时,由于考试成绩的高低不紧关系到升级,毕业,获得学位,而且还是学生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这种只以分数为依据的做法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使学生不重能力只重分数。
有学生提出“考试制度有没有用,是否代表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更有甚者,说出“大学四年,我们都很棒,培养出了考前瞬间记忆能力和考后瞬间遗忘能力”的自我调侃!然而,现实就是这样!这种考试模式下培养出的大学生,并不具备毕业参加工作所需要的实战能力,他们有的,仅仅是强大的临场考试能力而已!他们,只是一群为了学分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学习机器而已……
【3】中国企业的就业体制
企业,无疑想要招聘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才!但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无法界定!能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企业也没有精力对所有应聘人员进行彻底剖析,唯一的评定标准,就是学历,就是证书!学历证书就是那块敲门砖!有你就进,没有免谈,成了大多数企业的招聘原则!难道没有毕业证,没有荣誉证书,没有奖学金的三无人员,就是无能之人吗?不,绝对不是!把他们放在工作岗位,他们可以比学霸做的更出色,至少,我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然而,他们有能力,有抱负,有勇气,有追逐梦想,随风随心体现人生价值的鸿鹄之志!只因他们随心,并不适合现代考试制度,造就了此刻的“三无”,他们陷入了找工作难的困境!那块“敲门砖”,终究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这种现状,不得不发人深思。大学,成绩重要的观念在学生心里更加根深蒂固,毕竟,不管怎样,成绩与证书可以让一个人进入理想工作地点的几率更大!!!
【4】中国学生的思想观念
无数个夜晚,是谁的走笔声唤醒窗外金黄的夜星,是谁的诵读声唤醒天边血红的黎明!他们竭尽全力,只为那一纸录取通知书,他们,自然不想辜负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更不想辜负数十年来,抚养自己的父母!为了学分,为了毕业证,也为了能够更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人之常情,都想费最小的劲得到最大的好处),那样的选课方式,也就不足为奇!归根结底,学生这样选课,两个自身原因!其一,想用最舒服的方法满足学校的要求,我称之为懒;其二,怕学分难拿自己选了拿不了学分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也害怕同学的嘲笑,我称之为缺乏自信。
二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1】学生
为了拿学分选择比较好对付的老师或许是懒惰因子活跃异常,亦或许是有心无力的无奈之举,无论什么原因,这种做法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没有关注兴趣,你能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哪怕你大学四年赚够专业乃至全校第一的学分又有何用?没有关注自身知识架构体系,你能从中得到多少东西,哪怕你只要报名就可以得学分又有何意义?大学,学的是知识,是能力,是态度!这种选课方式只会给人盲目的感官,你!忽略了未来所能创造的财富。
【2】学校
诚然,出现这种现象,负责的主角应该是学生个人,但不可否认,学校也应该为其负责。学校所营造的学习氛围,考试氛围,就业条件各种环境足以改变很多大学生现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学校来说,义不容辞!学分压制,挂科威胁,甚至以不发毕业证学位证迫使学生按照自己预设的路线走人生的道路,总归是让人感觉很可笑的!各种文件不够精细,宣传不够到位以至于有学生大学读完却因大学生参军未完成社会实践课要延长学制的现象不得不让人心酸失望!难道,两年的军旅生涯,还不算社会实践?扪心自问,谁能给出解答。这种现象发生了,学校不给出解答,貌似也是不大合适的。此处只是列举一项事例,希望能唤醒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关心……
【3】社会
一纸横幅“非985.211院校毕业不要”不知寒了多少学子的心,企业招聘人才高分低能心气儿高也怪不得别人。这是招聘公司的过错,也是现代教育的悲哀!即使没有办法证明其能力,至少,给人家一个机会!一纸文凭改变一人命运,现实让人无话可说。但对于社会来说,一个合格的“人”,才是他所需要的。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一个激情逐梦的人,并不需要太多束缚,即使是学历与证书!
三 如何解决这种现象
身为学生,对自己负责,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你不尊重你自己,没人会尊重你,从自身知识架构体系出发,带上兴趣与激情,以不断完善自己为宗旨,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自律,肯努力的人;作为学校,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是对整个教育界的尊重!完善教育体制,考试体制,评价制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企业,降低招聘门槛,让有能力没学历的人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做一名伯乐,挑选出属于自己的千里马是互利共赢的好事。注重能力与态度的考察,注重经验积累与人才培养,企业发展,一定更迅速!
四 拓展与思考
或许,这种现象,大家早已司空见惯,毕竟,高频率,快节奏生活早已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旋律!大家已经习惯了为了生存而生存,忽略了当初最朴实的纯真。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体验世间百态,为了享受人间真谛,为了……
不,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节奏,活出自己的旋律。既然有自己的兴趣,何须为了一个学分委屈自己;既然有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何须为了一纸文凭改变自己的节奏。老师,总是把自己以为的最好,教给他深爱的学生,现在为了莫须有的一纸文凭,放弃所需要的知识,太傻,太傻!真正参加工作的时候,太简单的人家看不上不愿意教你,太困难的人家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成果凭什么讲给你,唯有老师,能让你真正收获你想要的!纵使课程难过又如何,大不了学分不要,学了就不后悔。人,不能,总为结果而活……
耳边响起初入大学时父亲的叮咛:抓住一切机会考证,无论对你的专业有用还是没用,无论考的上还是考不上,只要你为它做了前期准备,那段准备的日子,是你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做起来很难很难,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更难!终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青年,本就该随风随心!依旧任性的追逐梦想,依旧傻傻的流露渴望,依旧勇敢的挑战权威,依旧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成长!纵使有人说你二缺,有人说你逗逼,有人……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在挑战你的耐力与毅力,用嘲笑与怀疑。踌躇的时候,记得——无论对错,坚持就不是挥霍!
独自走在人生的独木桥上,有畏惧,有彷徨,有迟疑,有……你不知道前方该何去何从,亦不知道未来世界怎样!你选择了出淤泥而不染,选择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了对自己负责,即使有不屑又怎样,始终铭记——既然认定了一件事,那就坚定不移的做下去。如果不能对到完美,那就错到极致!!!
参考文献:
360doc图书馆—【无语】垂死的中国大学教育体制
光明网光明观察—对大学教育体制的思考
精品学习网教育学—关于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
书于2015年12月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