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只有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才算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那么,什么是应对方式?
其实,所谓的应对方式,就是指我们怎么处理生活中那么困难的事情。
心理学上有一个常用的量表,叫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
1,解决问题;
2,自责;
3,求助;
4,幻想;
5,退避;
6,合理化。
对我们来说,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应对。
第二层,对内心的情绪的应对。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事情时,第一反应会选择哪一种应对方式,这就是心理舒适区,我们熟悉它,却不一定真正理解它。因熟悉它而陷入,不愿意改变。又因为不了解它而盲目。当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就是成长的开始。
大概有这么几个步骤:
1,重新观看这件困难的事情,重新观察自己当时的情绪变化。
2,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投入开始去做。
3,完全忘记事情本身的难度,达到忘我状态。
基本上,这个过程只有冷静的思考,没有焦虑是因为投入去做的状态,这种感受就是心流,目前我以为的最高级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