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想好这篇人物专题的文章如何开头,先听听这首大张伟的《静止》吧,这是溪溪最喜欢的歌之一,当然最早之前她点过许巍的《旅行》,周杰伦的《蒲公英的约定》,这首《静止》是我自作主张送的,因为正赶上这几天我所在的城市就是静止的状态,这不就跟溪溪联系上了么,然后,展开说说这个神奇的姑娘。
一、诗人
简书里有很多诗人,比如最开始认识的一个高中生小狐狸,他的简书名字就是狐狸的诗,经常写一些禁诗;比如理事会的天涯牧星,她深邃的现代诗读起来极有意境;再比如这个名字就像诗一样的雪容溪,刚开始以为“容”应该是融化的融,寓意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后来看了老共为她写了首歌词:
雪花 为爱的小溪 融化自己,
轻轻把它包容 在怀里,
可它不知溪水 已流进,
承载雪的大山 最心底。
感觉他把雪容溪这名字的意境诠释得更美了,为此,溪溪还回了一首诗,叫两座山,我其实不太懂诗,也不会写,但是在她这首诗里仿佛能读到每个人身上的那种拧巴、自我怀疑和自我和解,同时也能读出来那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相互转化时带来的迷茫和超脱。

也许是我过度解读了,毕竟诗歌和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之前看毕赣的电影,得知他有本自己写的诗集就叫《路边野餐》,那部电影的名字就是来源于此,然后我写文章的时候引用了里面的一首三行诗。

溪溪看完这首诗,说来了灵感,一下写了好多首致青春的三行诗,这才气相当了得,经常看她文章的朋友们都知道,隔三差五她就会写几首现代诗,我曾不止一次表达过羡慕之情,甚至自己也尝试过。在我400多篇的日更文章里,我写过一首自认为是“诗”的东西,叫淋雨。明明也就100多个字,为了倒腾韵脚和字数的工整(其实这是我对诗的误解),比写一篇800字的短文还费劲,所以后来我基本上没有写过诗了,天赋这种东西是学不来的。
所有,如果心情不那么浮躁的时候,点开溪溪的界面,找几首小诗读一下,一定可以让你安静下来,就像大张伟在《静止》里唱的,人们的生活有所掩饰,仿佛这时间都静止。
二、外号
溪溪在文章里写过自己有很多外号和称呼,比如她从小就是个“女强人”,对待那些欠欠的男同学,手段极其凶狠,一年级的时候就能把不听话的小男生逼到厕所里躲着不敢出来,被男生起了个外号叫“百步蛇”;再比如又是欠欠的男生,无意间又给她起了新的绰号叫“大脸猫”,也许溪溪觉的自己不是那种传统的“瓜子脸”,觉的自己有被冒犯到,可想而知那个男生的下场;再比如她名字里带个端字,又有些男孩子气,所以大家都管她叫端哥,还传出了“信端哥,不挂科”的歌谣。
我在想,如果我小时候遇到溪溪,我肯定会“死”的比较惨,因为我就是那种欠欠的男生,总喜欢一些恶作剧和小玩笑,比如薅女生的羊角辫子,把泡泡堂粘在椅子靠背上,还故意在人家课本上画圈圈,现在想想男生小时候真的是非常智障的物种,他们表达喜欢的方式竟然要靠讨人厌的形式来引起女生注意,这逻辑也是绝了。
而且我也特别爱给别人起外号,都上大学了,我这臭毛病也没改,同宿舍的兄弟熟悉以后,有一个秦皇岛的哥们,叫陈阳,他性格特别虎,也特别横,我就给给人家起了个外号叫,亚历山炮陈·虎逼烈阳,当时还流行qq空间呢,我把宿舍里的每个人都写了篇人物传记,还给他们每个人都起了外号。我在想,如果跟你是同学,我会给你起什么恶毒的外号呢,脑子里仅剩的理智会告诉我,还是不要招惹你为妙。
不过,我倒挺喜欢你给自己起的法号,叫墨缘,然后我在你评论区插科打诨地也给自己起了个法号:叫投缘(头圆),于是我们互称对方为墨缘大师和头圆大师,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你身上还有种无厘头的气质,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把你的这种特质给解放了。
三、二化
其实,我认识似二非二要比溪溪早,当时他是非正常人研究中心的副岛主,经常会发一些令人捧腹的段子,他的更文也是日常的一些琐事,但是很有趣,偶尔他也会正经地写一些文章,我在这里放一篇他的文章链接,估计现在经常看他合体系列的人看到他写这么正经的文字会大吃一惊。
然后我还特意写了一篇关于小二的鸡汤文,用来反驳他那样咸鱼式的躺平,大致就是即使当咸鱼,也要当最咸的那条,叫关于我们变得更好。
小二回了一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很酷。
其实很多人都有我这种毛病,未经他人苦,非劝他人善。
显然,溪溪在很多时候,跟小二是同频的。
他俩刚开始在猫头鹰的文章的评论区里互动,成功把老猫的文章浏览量提升到5000+,后来不尽兴,又到彼此的文章评论区里互相留言盖楼,你经常会看到文章的浏览量还不到100,评论区都200多条了,全是那种小孩子斗嘴式的回应,贴张图,大概对话的内容如下

在外人看来觉得匪夷所思,这俩人在干嘛?他俩却玩得不亦乐乎,每天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成百上千条。
明明那么睿智,深邃又充满灵性的一个姑娘,被小二附体,变成一个中二少女,更夸张的是,她现在居然也开始尝试写合体文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小二的原创,反正溪溪真是在二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不过她自己倒是挺享受这种状态,二不二不重要,开心就好。
四、归来
虽说人不犯二枉少年,但溪溪可是妥妥的一名学霸,当年抓住了公派留学日本的机会,后来又去斐济闯荡,躲过火山和疫情,前不久才刚刚回国,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海龟”。
但是她又自嘲如何被一句话伤害四次:你是个海龟,年龄这么大了,还没有结婚,存款一定很多吧?
这没心没肺的样子看着又搞笑又心塞,能看出来她没有在强颜欢笑和故作坚强,神经质加乐天派是她众多人格的一种,但也能体会她到回国后那种令人窒息的压力。
毕竟她在国外呆了那么久,外国人一般不会过度窥探别人的隐私,哪怕是特别熟悉的人,也都会给彼此一个安全的距离,但是回到我们中国就不一样了,即使在北上广深漂泊的年轻人逢年过节回家团聚时,都难以适应七大姑八大姨的种种“关心”,分分钟想逃离,溪溪这种独来独往的性格若想适应这种环境,肯定得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归来这段时间,溪溪的状态一直在调整中,她不停地更换着她的简书头像,不停地读书跑步,跟好友推心置腹地长谈,不停地跟自己对话,否定自己,肯定自己,再否定,再肯定,其实这是一个重建自己的过程,经历过的人都懂。
这个阶段的她仿佛比之前更加敏感,更加矛盾,更加拧巴,但也终将会更加自信,更加强大,更加优秀,用大玲子的话来说,因为溪溪有一个笃定的内核,这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内核,不是几句毒鸡汤就可以瞬间促成,也不是几句质疑就能轻易打垮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是我们总能找到出路和方向,也许暂时找不到某种通透的人间清醒的状态,那就先给自己按一下定格键,毕竟,你的节奏你做主。
听说溪溪对分割线情有独钟。
其实这篇文章早就开始酝酿了,居然拖了这么久,一是大张伟这首静止的前奏练了好久,但是用木吉他弹出来实在不太搭,就放弃了;再就是时间有限,我写东西又比较慢,不能像读书哥和大玲子那样完整地把你铺排出来;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没写出来,比如你也喜欢唱歌啊,你也喜欢读猫头鹰的歪理邪说啊,你对猫的喜爱啊,还曾鼓励我开个公众号啊之类的,好多好多,文笔、水平、精力都有限,还望见谅,不过我们来日方长,愿友谊长存,祝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