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茫茫大海,每个人都如同一页扁舟漂浮在其中,颠沛流离。家则是灯塔、是港湾、是归宿、是天堂。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而同时也蕴藏着甜蜜之爱的地方。
是的,家是唯一一个不需掩饰、隐藏自己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可以任性可以邋遢……总之,你就是那个真实的自己。就像钱锺书先生在外不善交际,率直无趣毒舌,在家却幼稚可爱,机智幽默,与女儿“哥们儿”相称,玩闹得不像话。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女儿钱瑗和爱人钱锺书先生先后离开她去世之后写的回忆录。平静的叙述中暗含着对这世上那两个最亲的人最深切的怀念。但这怀念哀而不伤,悲而不痛。
1932年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相识相恋,1935年走入围城,同年杨绛先生陪夫君到英国牛津就读。两人从原始的生活状态不会做饭到积极冒险学做饭并有自己的拿手菜,求学会友、相濡以沫。
1937年5月,女儿的出生给两人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女儿小名圆圆,自小便心思细腻,天资聪慧,善解人意。伴随着她的成长,种种趣事让这个书香家庭笑声不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夫妻相伴,娇子绕膝便是天伦之乐。
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女儿与父亲的“哥们”情意,母亲对女儿的依赖,家人在特殊时期的彼此呵护,都是人间最寻常的情感,也最是令人动容。在杨绛先生的笔下,这些寻常之事都是那么的真实而富于趣味。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也有艳阳也有风,这就是生活。但无论怎样,一家人相互扶持、信任、理解都使曾走过的人生路温情而令人留恋。人生大起大落难得是宠辱不惊,泰然处之。杨绛先生一家做到了。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1997年早春,钱瑗因病去世。此时钱钟书也已重病卧床,他黯然地看着杨绛,眼睛是干枯的,心里却在流泪。杨绛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钱锺书点头,痛苦地闭上眼睛。怀着丧女之痛,杨绛还要每天去医院探望钱钟书,百般劝慰他,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那时,杨绛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老病相催,生活日趋艰难。尽管如此,她依旧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失去爱女的破碎之家。1998年岁末,钱锺书先生去世。
女儿与爱人相继去世,一家三口自此走散,只留杨绛先生孤独一人,身体每况欲下。日日梦里与爱人女儿相见,无尽的想念与缅怀。于是,有了这部深沉浓情的《我们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