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两天一直都被“雄安新区抢房”的新闻刷屏,从4月1日新区政策颁布的几天内,房价以成倍的日增趋势上涨。房子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早就不仅仅是“住”这么一个定义,各地炒房团的异军突起,使整个社会对“房产”这个概念赋予了更多奇奇怪怪的定义。
我曾经以为买房更多的是父母一辈或者已经出来工作几年正在奔向适婚年龄的人群所考虑的问题,但是在最近的聊天中发现,远不止如此。
昨晚闺蜜聚会,女孩子聚会总是会聊起一个教科书式的话题,那就是对象。刷着微博的我随口问了一句:你找对象看房么?得到的答案异常得统一:看!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觉得,你们女生怎么这么拜金,谈个恋爱而已还得带着房子跟你谈?对于有这种观点的人,麻烦你反观一下自己,你的人生目标里是不是有一项足以掏空自己的规划,那就是买房!
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买房?说到底是自古以来的一个观念遗留的问题,我们总是被教育着“先成家后立业”,所以从大学一毕业开始,男孩的父母就开始着手给自家孩子买房,而男孩自身也会默默为这个目标努力。女孩的父母也在为女孩买房,为得是让自家闺女更有筹码,新婚姻法保护不了自己孩子,只能从物质上去寻求一点心理安慰。
可能很多人会不同意这种说法,觉得我现在是在为我的梦想而奋斗,房子车子什么的都是后话。的确,这真的是后话,但反观如今的形势,看着日益上涨的房价,作为一个资质平平,没啥亮点的年轻人,想要在北上广深拥有一套房产,真的是个梦想。
-2-
前天,和大学室友聊天时,她说她的父母在市中心买了一套单身公寓,下个月交楼。我就好奇得问:怎么又买一套?因为据我所知,她家已经有3套房产,两个铺面。作为身处二线城市的她来说,就算不工作在家收租也不愁吃穿用度。而她的男朋友也是本地人,房产数可以说是她的一倍也不夸张。
说到这突然想起昨天的一个新闻,80后小伙子花十万夹数千个娃娃,家里有100多套房产。对于这条新闻,花大价钱夹娃娃我不吃惊,另我惊讶地是那100多套房产,看到这,我就突然非常理解那句话:有钱人拼命买房,没钱的拼命攒钱还是买不起房。
每一年都会出台相关的政策遏制涨疯了的房价,但往往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就如网上热议的,两个北京人结婚就等于合并了两家上市公司一样,房子从单纯的住宅变成了房产,变成了一种象征。
如今房子的背后已经被牵扯了太多东西,一味地去控制房价的上涨,制裁炒房团可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房子的背后是什么?是婚姻,是孩子,是户口,是学区。
-3-
姐姐和姐夫是今年刚结婚的小夫妇,工作生活在一个分分钟让人怀疑人生的城市:北京。姐姐在外企工作,姐夫则是某知名高校的老师,要说这两个月入6位数的人来自房子的压力应该不会特别大,但是现实却把脸打的生疼。
两个都来自外地,就算有稳定的收入还是定义上的北漂一族,姐姐说在北京买一套房等于把自己半辈子都搭进去,但没房子就不能上户口,没有北京户口如果生了小孩,孩子在北京似乎只能上到五年级,而且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再说说,相距千里的广州。形势依旧严峻,去年5月的时候刚为表妹敲定了一套学区房,一套30平米的房子,成交价数百万,要说她最大的价值也就是隔壁那所小学吧。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必要买学区房么?上学哪不是上。而赤裸裸地现实会告诉你,好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距可不止一点点。为什么?因为升学率。
就算是身处小十八线的城市,没有一套固定的房产想要上好一点的学校基本不可能。除非你愿意去缴纳高额的灰色“赞助费”,结果还不一定能上。具体为什么,大家可想而知。我们都活得好矛盾,一方面抱怨现实的存在,但又不得不随着现实走,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什么。
房子本身可能并不是什么,但如果没有房子,你可能真的什么都不是。因为没有房子,很多事情都没法做,首先结个婚就是一大问题,不要说现在的女孩现实,丈母娘苛刻,等你生了女儿,做了父母,想法也是一样。
咪蒙在受访的时候曾说: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员工都有能力在北京买房。但是作为拥有千万身家的她,想要在北京买一套房都要抖两抖,考虑再三。所以黄小污月入5万却抠得跟月入500一样一点都不奇怪。
我们都是被这个时代的房产绑架的一群人,每天呼吁不要做房子的奴隶,心里还是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一套房。很矛盾,但也是很无奈。
我问过我的母亲我的名下有没有房产,她点了点头。想来自己似乎已经有了一点保障了,不过我还是想靠自己再买一套房,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买房·······
做个小调查:你打算买房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