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举箸提笔,略有不同,意义非常。入驻简书以来这是我的第100篇文章,是应该说点什么。
我的写作生涯开始的比较晚,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我苦于读书效率不高,上网看各种关于读书的帖子。很多大咖都提出读书需要一个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写书评,可以是录制讲书的视频音频。有了输出,读书才有效率,兴趣也随之而来。我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当即拿出笔记本和笔,准备写作。这就是我写作的初始之路。
关于写作,后来我看到有文章推荐今日头条、简书等app,这些地方可以写文章,可以发表文章,也可以看文章,是撰稿人的乐园。而今日头条注册比较麻烦,我是个懒人,所以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注册比较容易的简书。
初识简书,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刚才我说了,我写作的初衷是服务于读书,但看一本书将要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周才能写份书评,我感觉那样的成绩太low了,一周太久,只争朝夕,每天都要有新作,也就是日更。所以我写作的题材跳出了读书的包围圈,开始尝试不同的领悟,故事,小说,诗,书评,影评,百科知识等等,杂七杂八。
就这样到了10月份的今天,我写了99篇文章,今天这一篇是第100篇。成绩单如下:总字数64590,点赞数167,粉丝28,阅读量最高993、最低3、平均75。这个成绩单不知道是好是坏,因为我没研究过别人,但是跟那些大咖大拿大师相比我就是沧海之一粟,小巫见大巫。
那么100篇后我收获了什么?确实有些收获,首先收获的是一种写作的习惯,如果哪天我没写作,就会感觉很愧疚,不舒服。其次收获的是写作方向,我不再漫无目标的写作,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时评、读书、影评等方面,必须融入自己的思考。
那么100篇以后有哪些打算吗?有。
第一个打算就是摆脱好高骛远的急躁心态,以前包括现在我写文章都有些眼高手低,经常想写一些大文章,但每次举箸提笔又发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我想写一下国共两党在党建方面的比较,从而找出我们党成功的秘诀。但抬起笔来,又发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有储备也是非常零散的,不成系统,很难撑起一篇大文章来。后来从人民日报上得到启示,我的写作层次要定位在一个小问题或者一个小启示上,字数两三百甚至一百就足够了,但要有自己的感悟感想,写有所得。
第二要注重积累。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了,也可能是我起步比较晚的原因,后续这是努力的重点。要多看书多摘抄多做记录,多看文章多思考,多看电影多评价,多去旅行多观察。要多研究别人的文章,积累好四库:标题库、框架库、故事库、名言库。
第三写作要坚持写框架。要将之形成习惯,让写作的思路清晰化。
第四要充分利用时间。将业余时间往读书写作上靠拢,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没事刷头条刷微博,看那些无味的娱乐新闻,强制自己读书写作。
写作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不想当什么作家,我也当不了作家。我想通过写作,提高读书效率,提高我的思考能力,那样的写作才是我终生追寻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