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权威情结,今天和律师的谈话,权威情结破了。
几天前和律师约好,今早要和他们老大谈谈我草拟的制度。这制度是内部的实施办法,不涉及第三方,我不知道领导找律师的目的是什么,律师要和我讨论什么,我有些好奇。
这次是第三次讨论了,这次是所谓的老大出马。部门主任叫我别来了,制度由我起草,由于更多的是好奇,让我走进办公室。
坐下后,所谓的老大拿出我的纸质文档,开始侃侃而谈。他的音调偏高,语速有些快,吐字有些含糊,让我感觉他着急。由于听不太清楚,同时这个着急让我不太舒服,因此我屡次打断他,让他慢些,或者重复我没听明白的话。当我完全听明白他说的意思,我把他提供的文件迅速读了几行。
奇迹出现了,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漫读的技艺发挥了功能。在迅速的阅读中,我迅速抓住关键词,和律师开始了据理力争。用通俗的话叫钻字眼,律师打官司不就是拿着条文,咬文嚼字。
在和律师的来回中,充分运用聚焦的倾听,抓住对方的每次表达的边缘意思,上上下下地去拓展。同时也不断觉察自己,有没有在纸老虎的气势下胆怯。观察自己的稳定,双腿稳稳安放在地面,臀部更多地接触椅子,脊背是竖直向上。发现面对一个所谓的权威,我没了权威情结,认知是清晰明朗,而且有条有理进行驳斥,毫不退让。
我的打断和清晰的看法重新调整了律师老大的节奏,让他从开始一个法律权威的高位,慢慢落地。当他妥协说就当不知道这件事时,这样就不用背锅时,我不同意。第一这个不知道否定了我这三次的工作;第二做律师一行,完全不背锅的律师不是好律师,类比不承担一点风险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我认为他们应该给一个结论,而且如果意见相差太大,涉及职工福利的,领导的工作也会很被动(这里适合加个偷笑的表情符号)。
看见律师无奈地表达这钱不好挣时,我不觉莞尔,有点“欲将剩勇追穷寇”的畅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