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时间我喜欢买书看书,家里随处可见各类书籍,文学、历史、社科等等都有,有空就拿上一本看下。而老婆虽然文科毕业的,却连本杂志都不太爱看,总觉得书上尽讲大道理,看了没啥用,看了也是白看。
有时她就会说“你一个工科生,总看这些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赚钱实在”。
阅读有什么用?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真一直没琢磨过这个问题,看来是得好好想想了。
我养成阅读的习惯还得从小时候说起。那时,我家独处在一处小山沟里,距离大村庄比较远,家里也还没电视。因此,闲暇之余,我就会在家读读书。说是读书,其实也只有教科书、连环画和学校发的一两本课外读物而已。记得有《小学生作文选刊》、《小溪流》、《初中生》等书。连环画有十来本,像《西游记》、《夜幕下的哈尔冰》等,那时候特别喜欢看地下党或战争类的连环画。可惜这些连环画在我大学毕业那年,全家外出后都不知去向了,很是可惜。
自己的书太少了,翻来覆去就那几本。因此,有时候我会翻出父亲的几本书来看看,主要是武侠类的小说或杂志,如《今古传奇》、《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后来发现家里还有一套《红楼梦》,不知为何,那时候没兴趣看,不知是不是字太小,或者太晦涩了还难以理解吧。到亲戚家或村里其他人家里,看到一些课外书或连环画也会要过来看看,但在乡村,家里有书的还是少数,能借到的数量仍是十分有限。
那时候,镇上没有书店,反正也没啥零花钱,所以脑海里压根没有买书这个概念。直到初三的时候,有次我去县城参加语数英三联赛,算是第一次进城吧,看到城里有新华书店,里面好多书,颇为吃惊,就买回几本参考书。班上的同学像看到宝贝似的,争相传来传去阅读。那时候中学不知有没有图书室,也许有吧,但我从来没听人说起过,更遑论去看书了。
所以说,高中以前,我的阅读就是学好学校发的教材和老师的讲义,以及少量课外书。
初中毕业,我考上县城高中。到学校后,觉得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很多,原来还有这么多看书的地方,学校有图书室,不远的街上也有书店,还是学校一语文老师开的。上课学习之余,我不时会去图书室看看书,不过主要还是期刊杂志类的,还带了个本子看到好的诗歌或句子就记下来,记了好几本。那时候住校,周末也不用上课,有时就会去书店看看,看看这本看看那本,大半天就过去了。高中三年,我的语文成绩始终不错,应该也得益于这些课外看书吧。
到了大学,才真正感受到图书馆的博大,知识海洋的浩瀚。大学图书馆共4层楼,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应有尽有,还有很多自习的空间。因此,课余时间,我常常去图书馆自习或看书。学习倦了的时候,就去看看报刊杂志当做休闲,一会就感觉脑袋清醒了不少。这期间,看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人文、地理、青春类的都有涉及,有时也借阅小说看看。不过那时候,宿舍有了电脑,读书的氛围不浓,所以也较少借课外书回宿舍看,要看书的时候就直接去图书馆。
工作后,由于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开始的时候也十分忙碌,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主要都在看专业性书籍,其他的书看得少了些。不过半年后,我在市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然后周末就会不时地去借书回来看。自己也会在网上买些书。这时候,期刊杂志就很少看了,主要是职场工作类、社科类、小说散文等。另外还会下载一些电子书,放到手机上看,陆陆续续看了几十本吧。相比很多阅读达人,我这已经算很少的了。不过反正有空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看,不看就心里就闷得慌似的,比如坐长途车或等车等人的时候。
有了小孩后,需花不少时间陪小孩看书,除了看点育儿的书籍外,就买或借大量的绘本故事和小孩一起阅读。没想到国内外有这么多风格各异的绘本,这可是我们童年时代不曾看到过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小孩接受了熏陶,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许多优秀的绘本也适合成人阅读的。
说了这么多,那阅读究竟有什么用呢?我看不外乎以下这些。
排解寂寞。或者更通俗点说,就是打发时间,寻个乐子吧。小时候独居一处,玩的东西也有限,看书就成了打发日子的好帮手。后来渐渐长大了,也习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钻进书里,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感受书中的社会百态、人情冷暖和悲欢离合。有书为伴,就不会觉得时光漫长。现在我一个人无论在那里,只要手中有书可看,便不会觉得难过了。每次坐飞机或长途车,上去前我总习惯买一本杂志,或者在车上找报纸或杂志。手中有了这些,就不怕要坐多久了。相反,如果啥都没得看,又睡不着,那才真是活受罪了。
开阔视野。也可以说是增长知识吧。宋真宗赵恒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从功利的角度说读书最直接的好处。在我看来,读书的妙处,就是为你打开了面前的大千世界。人一生的生命有限,能抵达的地方也有限,但读书则延伸了你知识的广度和视野的宽度。在书里,可以与古今圣贤交流,可以环游世界,可以探索星球裂变。书读得多了,眼界自然也不一样。简单的,比如你多看看国家地理,就会了解还有这么多如此美丽的风景,也不至于分不清陕西和山西。读得多,想的多,境界也就上去了。遇到问题时,不易人云亦云,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看法。尤其当前社会热点较多,媒体报道角度也不一样,有的是哗众取宠,有的是故弄玄虚,有的是混淆视听,蛊惑人心,这时候自己就要冷静点,细辨之,千万不能被牵着鼻子走。
提高文笔。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做到破万卷和下笔如神还是相当难的。不过书读得多了,看到别人写得这么好,也就想模仿着别人也去写写,写着写着文笔就锻炼出来了。我从小到大,喜欢写作文,语文成绩都很好,与爱读书就密不可分。文笔好了,用处还是蛮多的。比如发表些文章,自我满足下,慢慢也有了点小名声。再不济,情书至少写得好一点,这可是打动女孩子的利器。工作后,相比别人你能写,这也是一个特长,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我自己也尝到这块的甜头,在校时是校报记者,工作后也常帮领导写写稿子,在领导前留下个好的印象。
陶冶情操。情操这东西,还真不好往深里说。对于认为读书无用的人来说,情操何在,又值几个钱,不读书还不是照样赚大钱,日子也过得顺溜。在我看来,多读书,的确能给生活增添一些灵动的色彩,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使浮躁的心得到些许安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你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比如看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会感叹人生不易也平添很多动力;读着莫言的《丰乳肥臀》,会为大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而叹息;走在凤凰古城,漫步沱江边,触摸着沈从文笔下的世界,真切感受到先生的细腻和深情;时逢春天,看到那随风飘洒的细雨,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雅致。
学以致用。读书能现学现用当然是最好了,不然就有读死书之嫌。除了应用一些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使用专业领域书籍之外,还有更多指导性的书籍能直接用于我们的生活。现在每年出版的书籍数量惊人,其中很大一类就是实用型书籍,这也是我工作后着重关注的。例如,想做好PPT,可以读《和秋叶一起学PPT》等;想高效时间管理,可以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等;想教育小孩,可以读《林怡说早教》等。连怎么阅读、怎么写作也有专门的书,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畅销书写作技巧》等。这些书主题突出,指导性强,读了就能马上用。例如以前自己总是手忙脚乱的,工作有时一团糟,后来读了一些时间管理的书,才明白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了调整,情况马上好转了很多。
当然,除了以上,阅读也还有其他作用,比如交朋乐友,提升能力、舒缓压力等,就不一而足。
最近,读了俞敏洪老师的《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一文,里面说,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而一个人的情怀、胸怀和气质绝对是长远能把事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你也不能灭掉自己一点点的感觉,即使你什么都不想干,也要保持读书,把情怀修炼出来,胸怀修炼出来,把气质修炼出来。
诚然,如果一个人始终读书不止,逐步提升,又何愁不能成就一番别样的人生呢?俞老师在北大求学时,五年(一年因病休学)读了差不多800本书,后来当了新东方董事长后,面对繁重的工作,仍保持每年六十本的阅读量,我辈有何理由不多读书呢?
所以,还是奉劝那些以为阅读无用的,多读点书吧!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则悔之晚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