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消难的先祖司马模是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四子。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司马家族的个性特点,那就是“叛”。仿佛忠义于司马氏而言就毫无存在的必要。
对北齐而言,司马消难是个不折不扣的背叛者。
据《北齐书》记载:“子消难嗣。尚高祖女,以主婿、贵公子,频历中书、黄门郎、光禄少卿。出为北豫州刺史,镇武牢。消难博涉史传,有风神,然不能廉洁,在州为御史所劾。又于公主情好不睦,公主谮诉之,惧罪,遂招延邻敌,走关西。”根据这段话的记载可以得出这么一个肖像,司马消难依仗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贪赃枉法而被人弹劾,后来他跟公主感情不睦而被公主告诉了北齐的皇帝,因为担心自己获罪,于是就逃跑到了北周。在《北史》的记载中关于司马消难的背叛有些许不同:“文宣末年,昏虐滋甚,消难常有自全之谋,曲意抚纳,颇为百姓所附。不能廉洁,为御史所劾。又尚公主,而情好不睦,公主诉之。属文宣在并州,驿召上党王焕,焕惧害,斩使者东奔,邺中大扰,后竟获于济州。焕之初走,朝士疑赴成皋,云:‘若与司马北豫连谋,必为国患。’此言达于文宣,颇见疑。消难惧,密令所亲人河东裴藻间行入关,请降。”
在《北史》中记录了当时在朝中有人担心司马消难与外人勾结威胁国家安全,司马消难因为担心自己被害于是逃跑。但不管怎样,都记录了他“不能廉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11209/9ccb2f65672cac7b.png)
司马消难在史书的评价很简单:“消难性贪淫,轻于去就,故世言反覆者,皆以方之。其妻高,齐神武女也,在邺极加礼敬,入关便相弃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了,司马消难人性薄凉,不念及旧情习惯于背叛。但有一件事也很值得思索,那就是司马消难与隋朝的对抗。“寻出为郧州总管。及隋文帝辅政,消难乃与蜀公尉迟回合势举兵,使其子永质于陈,以求援。隋文帝命襄州总管王谊讨之,消难奔陈。位司空,随郡公。”
他之所以举兵的原因应该是隋文帝杨坚的篡位,如果从这一点上来看,司马消难这个人又有肯能算得上是北周的忠臣。但他之所以起兵的原因无非还是权力二字,毕竟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后,杨坚所篡位的就是北周,而作为皇亲国戚的他,选择起兵或许是他夺回权柄的最好机会,他或许没有考虑失败,人们往往在争夺权利的时候,会忽略了失败所带来的风险,而他的女儿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悲剧的皇后:“静帝司马皇后,名令姬,柱国、荥阳公消难之女。大象元年二月,宣帝传位于帝,七月,为帝纳为皇后。册曰:‘坤道成形,厚德于焉载物;阴精迭运,重光所以丽天。在昔皇王,膺乾御历,内政为助,昭被图篆。惟尔门积庆灵,家韬休烈,徽音令范,无背一时。是用命尔,作俪皇极。尔其克励婉心,肃膺盛典,追皇、英之逸轨,庶任、姒之芳尘,祎翟有光,粢盛无怠,虽休勿休,以隆嘉祚。’二年九月,隋文帝以后父拥众奔陈,废后为庶人。后嫁为隋司隶刺史李丹妻,于今尚存。”
宇文阐立她为皇后的时候不过7岁而已,这个时候的司马令姬应该年龄也不大,因为史料是无法找到她的具体年龄,但估计她可能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后了。而这个年龄最小的皇后只当了两年就被废了。最后还改嫁了。可以说司马令姬这一生的命运是曲折而又精彩,她经历了其他皇后都无法经历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