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是一种感情的宣泄,看雨,是一种心灵上的解压。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那么不喜欢下雨的人就是不解风情之人 ,其实,人爱上的不是雨,而是看着雨滴落下的瞬间,将心事一点点的融入雨中,融入的不仅是雨,是一点开心,一点伤感,一点回忆,一点哀愁,一些想念和一些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把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融入雨里,但终会雨过天晴,豁然开朗!
听,此刻,外面正在下雨…
读这段文字时我脑际描画的写这段文字的人该是一个有怎样闲适情怀的人,后来得知出自一位70几岁的老人之手,惊讶之情溢于言表,真是优雅到骨子中去了。
真正的闲适来自于内心的一种修养,只有怀有淡泊之心,才会做到真正的闲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放弃五斗米的官职,归隐田园的闲适。他在山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山涧清且浅,遇以濯我足",他看到清澈的水,就会像孩子般停下来洗脚。“日入室中暗,荆薪代名竹”,天黑下来,他们便燃烧荆棘的木柴,作为明亮的火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他们喝了一个晚上,想喝多久就喝多久,不必为第二天的工作所累。离开了官场,他真正享受到闲适的自由生活。
读白居易《白云泉》让我感受到了更高境界的闲适。
此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自元和十年(815年)贬官江州司马后,白居易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天平山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汪曾祺的闲适源于他对生活态度的随遇而安。
他解释“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也是很好玩的。
当他遭到批判时,心中并没有深刻地怨恨,甚至有点同情。这种惊人的化解,简直已经到了近乎宗教似的宽容。
因此他的散文散发着诙谐幽默的味道。读他的散文就如同到了宁静港湾里来悠闲一会,又展示出五味俱全,五光十色的生活。不由得叫你在悠闲中增长一点见识。
秦淮河如果说汪曾祺的闲适表露出是对生活的达观,那么朱自清的闲适却带有淡淡的忧愁和文人的温润。
我们可以追随他游览的脚步。
伴随着汩汩的桨声,一起去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
躺在游览的舱中,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这是一场惬意之旅。不久呈现的画面带上了朦胧之色。碧水阴阴,水波漾漾,偶然闪烁的灯光,疏疏的林,淡淡的月,人影幢幢,歌声扰扰,灯与月并存着,交融着,灯射着渺渺灵辉。这一切似乎成了缥缈的梦,让我们沉浸在秦淮河繁华的旧时光中了!
威尼斯朱自清也曾带我们领略过异域风情。他在《威尼斯》中这样写到: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也蒙上了江南水乡的色彩。这种闲适来得自然熨帖,直入内心。
繁忙中也可拥有闲适,靠得是一颗闲适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