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孩子性格开朗、独立、善良,在学校和同伴之间更受欢迎?
而为什么有的孩子或任性大胆,或胆小退缩,学校老师不喜欢,同伴也不爱和他一起玩?
这些都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有关。
那么,来看看你是哪一种吧?
1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都是个性化的,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就根据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性和反应性做出了四种分类。
这四种家庭教养方式即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
2
权威型的家庭是有规则,有原则,很民主的。
作为家长会和孩子讨论事情,也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
家长关注和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需求。
既不放纵,也不苛求。
这样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心地善良,讲道理,也善于合作。
在学校中老师会很喜欢这样的孩子。
活动、游戏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和别的孩子也能友好相处。
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成长的的过程中也很快乐。
3
专制型的家庭的父母严控、苛求孩子。
设定目标,达不到目标就会有惩罚。
这样的严厉苛求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在人群里退缩,很识相,很乖,非常守秩序。但是没什么创造力。
专制型的家庭出来的孩子都是不太有创造力的。从小就习惯于任何事情听从家长的要求,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
自己的创造力就被扼杀了。
现在的教育和时代的发展提倡孩子有创造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所以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并不可取。
4
放纵型,也称为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
这样的家庭,家长没有原则,孩子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做错了事,也是没有惩罚的。这样的孩子在“隔辈亲”的爷爷奶奶等长辈带大的家庭中更加多见。
这样的孩子幼稚,自控力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受到的打击会很多,造成孩子不自信,很难开口表达自己的问题。
5
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以后就放在爷爷奶奶家,父母平时也不管。可能一两周见一次,甚至更久。
诸如我们很忙啊,要工作啊,要赚钱啊之类的借口很多。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妨碍大家的,有一种羞辱感。他生来就不是被期待的。
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动力,严重的甚至有报复心理。
权威型家庭是最利于孩子成长的。这样的家庭既有规则、有原则,对于孩子来说又很民主。孩子的意见和想法都能表达出来,有想法、又独立。
所以,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