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无疑,曹公借着《红楼梦》最想说的不过是:世事无常。十二钗的结局大多都是极具悲剧色彩的,可到底是什么导致的?是性格,是家世,是出身,是社会背景,还是说那只是一种必然?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塑造的极为成功也极具特点的形象,对于每一个人都不能一概而论。而金陵十二钗中互相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试从其中两钗的对比中挖掘出更多的意象。
0131 周炫宁
薛宝钗和林黛玉对比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意思”林黛玉前生是神界的一株绛珠草,身上自带一股清高之气。事实上,作者在描绘任何人物的时候都详尽地描绘了其外貌、服饰配饰、衣着,而在描写林黛玉是却有意无意的避开了。我们从不知道林黛玉身着什么,只知道她一旦哭,身旁花草都垂败。无论她在哪个季节,身旁景色都是若有若无的深秋的悲凉。而薛宝钗则不同。“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她不似黛玉瘦弱,多病,宝钗在的地方我们感觉不到悲伤,不仅如此她还会帮别人排解烦恼,可谓是“知心姐姐”。
下人看来,黛玉尖酸刻薄,小心眼儿,耍小性子,蛮不讲理;外人看去,黛玉哭哭啼啼,小孩子家家不懂事,多愁善感,格格不入。而宝钗啊,她是那种大家喜欢的类型。或者说,她努力让自己变得受大家喜欢。她大方开朗,热情,体贴他人,她八面玲珑,她处世端庄。她是入世的,所以与之呼应的,她世故,圆滑,城府极深。她同时又把自己安放在这个家族中一个特殊的位置:既不像王熙凤那样事事争先,引人注目;又不像林黛玉那样哭哭啼啼,任性妄为。她恰到好处地拿捏着这个分寸,所以“贾府上上下下都喜欢她”。
一个外冷,一个外热。林黛玉的体弱多病与薛宝衩的“热毒”就是最好的对比。薛宝钗“热”,“热”在她对功名的追求。她渴望每件事都在她的掌控之下。她上上下下打点,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孩子,她活的比成人还累;而林妹妹,她冷,她孤身一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不需要除了宝玉之外的任何人,也不允许他们进入她的世界。本质上说她们都是寄人篱下的,而且黛玉似乎还得到了贾母更多的宠爱,尽管如此,还是薛宝钗人缘更好。“金玉良缘”胜过了“木石前盟”,不无缘由。
而其实,她们一个内热,一个内冷。黛玉不过是外冷罢了,当她真正喜欢什么的时候,她会比所有人都认真都执着。她喜诗文,便因此读了许多诗文,可谓真正的博览群书;她向来喜欢什么便说什么,戏园子里点戏,她绝不会迎合贾母去点热闹戏曲。或者说,她所“热”的,也正是她的“冷”——她热衷于做最真实的自己,做那个哪怕在外人眼里是蛮横、任性的自己。而宝钗,宝钗心里才是真正的冷,她极少发脾气并不仅仅是因为她脾气好,更是因为她本身并不在意什么。十分矛盾的,她看起来是物质的,追求功名的,而另一种方面来讲,她也是出世的。那她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戏园子里点戏、点吃的,她会刻意迎合贾母的喜好,可贾母参观她的居所的时候,却又是贾母所最不喜的素净。哪个是真正的她,或是两个都是?
宝钗天天劝宝玉好好读书,考取功名;而黛玉则从来不会。于宝玉而言,宝钗是他最抗拒的那个成人世界,是教导他的大人;而林妹妹是他的知己,志同道合,会一起在大观园里偷看禁书,是他的青梅竹马,是会撒娇会耍小性子,需要他天天“林妹妹林妹妹”去哄的人。记得宝玉曾说过,“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若说这些,我也与她生分了。”这大概就是黛玉与宝钗的区别吧,一个厌凡俗,一个入红尘。宝玉永远只会与黛玉性情相通,是因为黛玉主“情”,而宝钗主“理”。宝钗的“理”多是身世所成:草包哥哥薛蟠的胡作非为、凡事不能做主的妈妈、过早的寄人篱下、看透人情冷暖。宝钗是古代教育下的“好女子”:贤惠、三从四德。儒家思想早已在她心中根深蒂固。而林黛玉不比宝钗,她是林家独女,自幼是千金小姐,掌中宝。这样的孩子不会太“懂事”,因此黛玉与宝钗的待人处事完全相反,她从来都带着些不讲理。她们俩,一个是儒,一个是道;一个是理智,一个是才情。
黛玉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于宝玉名字里同带玉的人。“玉”象征的是高洁、纯真,是大自然。玉是有灵气的,两玉之间,心心相通。而宝钗与宝玉里名字都有“宝”,可宝玉“宝”的是玉,而宝钗“宝”的是钗。钗是古代女子一种精美的装饰物,象征的是荣华富贵。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由此便可看出。
记得宝玉把北静王的香珠送给林黛玉时,黛玉掷而不取,直仍地上:“什么臭男人的东西,我不要!”又记得为金驯儿置办丧礼的时候,王夫人找不到衣服,宝钗说可以拿她的。连王夫人都惊讶宝钗居然不介意这些。的确,黛玉是有洁癖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不属于她的东西她连碰一下都不愿意,当然,宝玉的除外。黛玉最可贵的是她不喜欢的东西,她会直说。也许这并不是这么的讨人喜欢,但她喜则喜,悲则悲,表里如一。也许有人称之为任性,但又何尝不是一种纯真?相反的,我们从来无法判断宝钗是否真的愿意这样,我们无法判断宝钗究竟是释怀了,还是还在生气。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便是城府深吗?她的经历铸就了这样的她,这又何尝不是可悲的?
记得宝钗扑蝶吗?平日里沉稳的她,私下无人时,也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也会一时兴起,童心不泯。与之呼应的,是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应是两位人物最美的场景了。也由此看出,两者对于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宝钗扑蝶,是在玩乐,是意欲将蝴蝶囚禁。囚禁之后呢?终归只是一时兴起罢了。对于宝钗,她根本无所谓他人他物的死活。而黛玉葬花,是因为她可怜花落到平凡人家,便脏了。她葬的哪里是花,明明是自己啊。她所葬的是自己的青春,她所怜惜的,所不欲脏的,正是她自己。
常有人为木石前盟感到惋惜,悲叹。对于金玉良缘,又总有一种忿忿不平之感。而事实上,从另一种角度来讲,黛玉最大的幸运便在于她的早死:假如让她经历贾家被抄、下监狱坐牢、被卖为奴,这会是更让这个“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女孩所无法忍受的。而宝钗是否又得到了她想要的呢?宝玉出家,宝钗守寡。她苦心经营嫁给了的这个人,却不爱她。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都很悲惨,可也是一种必然。宝钗囿于冷,死于冷;黛玉困于情,死于情。一个看透命运,只是不服,不从;一个看破世俗,只是不屑,不争。
王熙凤和秦可卿对比
(拿这两人作比较,也许会有些莫名其妙。但个人认为两个人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作此篇)
王熙凤的出场一直被当作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凤姐精明强干的形象一下子便显露出来。王熙凤一出场便夺下了全场人的目光:“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隔着书,我们都似乎能听见凤姐那蕴着笑意与客套的话语。而秦可卿的出场便显得有点草率,仅在第五回淡淡的提了一下而已。可秦可卿一出场便“不做寻常事”。秦可卿的身份是仙界的清净女儿之境,是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她的出场尽管并不声势浩大,但作用却是巨大的。她把宝玉引进了太虚幻境,从而道出了金陵十二钗的结局。秦可卿是第一个同宝玉提到“情欲”的人。
秦可卿生前与王熙凤关系极好,两人身份也相似——一个是宁国府的管家,一个是荣国府的管家。可两人的身世与地位截然不同。王熙凤出生在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从小娇生惯养,早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嫁到贾家来也深得贾母赏识。以她管家的个性,她必然得罪了不少人,可她不怕,她身后是整个王家。更何况,在贾家还有着一个王夫人帮她。而秦可卿,她一下凡便是一个弃婴,被秦业养活。秦家宦囊羞涩,家境贫寒,所以秦可卿嫁入这样一个豪门,实际上是无依无靠的。她不能像王熙凤那样肆无忌惮地管家,而必须打点好上上下下的关系,使得合族上下都齐声赞美她。秦可卿处理到连贾母都夸她“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还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秦钟,在她费尽心思呆在贾府时,她还得担心她的弟弟。秦可卿的病(在删改版本中)也是“思虑过多”,可见秦可卿无权无势的没有靠山,在贾府中活的实在是困难。
于秦可卿而言,王熙凤是为数不多的好友。毕竟在宁国府上上下下面前她都不能表现出悲伤的样子,她心中的苦只能对王熙凤说。而对于王熙凤而言,她作为贾家的新媳妇,掌权人,她不能同任何一个同辈人这么亲近,否则便会有一群嫉妒她的人跳出来说她偏心。而秦可卿是宁国府那边的人,便不会有这个顾虑。而且王熙凤也有一些同情秦可卿的意味,可怜她在宁国府无依无靠。
秦可卿的丧礼是王熙凤一手主持的,这大概也算是两人之间奇妙的缘分吧。秦可卿的丧礼办的十分盛大,买下了最好的棺材;为了能按更高的规格给秦可卿置办丧礼,特地给贾蓉捐了官;丧礼上贾珍哭天喊地的,声势浩大。相比之下很多回之后的王熙凤之死就显得很凄凉。两人的生前与死后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从某种角度而言,秦可卿的豪华丧礼正是为贾家埋下了祸根,也与后来贾家败落,王熙凤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熙凤不可谓不聪明。她心机极重,城府极深,树敌无数。而同是管理者,秦可卿便受到宁国府上上下下称赞。其实如果换做是今天,这两人必然可以在官场上或大公司里一展身手,而不必顺应世俗,深藏闺阁之中。所以曹公在极力描写凤姐心狠手辣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写出对凤姐身世的惋惜。王熙凤控制欲这么强的一个人,偏偏嫁给了沾花惹草的贾琏。贾琏喜欢平儿,喜欢鲍二媳妇,却唯独不喜欢那个泼辣的王熙凤。这对夫妻可谓冤家聚头:王熙凤想尽办法控制贾琏,贾琏想尽办法摆脱王熙凤的控制。于贾琏而言,他是男人,他讨厌被王熙凤压一头的感觉,他觉得这个家大事应由他做主,可他的管理能力也确实大大不如王熙凤;对于王熙凤而言,她已经给贾琏留足了面子。她甚至会时不时的同贾琏撒娇。虽然我们无从得知这是王熙凤本性还是有意如此。
秦可卿也曾托梦给王熙凤,与王熙凤畅聊管理贾府的诸多事项。秦可卿早就看到了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迹象,她担心,也劝过凤姐,可惜王熙凤最终还是太贪,欲望太大。纵然后来醒悟,以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了。最终落得这样一个悲凉下场,也是自食其果吧。正是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而其实秦可卿和王熙凤,她们都很明显地牵扯到了一个东西——欲。王熙凤是贪欲。凤姐掌管着这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拥有着巨大的权和名而不知足。她克扣丫鬟的工钱、放高利贷、假借贾琏的名义办事弄钱,贪污腐败,无所不为。可以说,在她的掌管下,贾家的败落是必然的。王熙凤更是权欲,在宁国府置办秦可卿的丧礼时,她毫不犹豫的自告奋勇,并在第一天就立下许多规矩,以彰显她的“权”。还有一种欲——“情欲”,这是曹公最想表现的东西。曹公写宝玉、黛玉,写得那样纯真烂漫,是“情”,而非“欲”。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都明明白白地揭示了情的反面不是绝情,而是欲。王熙凤和秦可卿都是倾国倾城的女子,而贾瑞和贾珍,正好爱上了这两个女子。这四个人的下场都是悲惨的,尤其是秦可卿与贾瑞。贪欲、权欲、情欲,曹公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法填满的。它就像一个无底洞,越填越大,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