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天读完《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三天读完《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作者: 哒哒牛仔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11:57 被阅读0次
9358d109b3de9c827a1a3b136981800a19d8432b.jpg

一、参与感篇
1、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雷军总结创业成功三大要素: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
雷军总结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极致——产品目标;快——行动准则;口碑——互联网思维核心。
2、口碑的铁三角
发动机:产品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和客户做朋友——参与感
3、参与感三三法则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客户有参与感。——参与式消费
构建参与感,即使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如果构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做爆品——产品战略。聚焦单一产品。
做粉丝——用户战略。以信任为背书。
做自媒体——内容战略。引导用户成为产品代言人,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开放参与节点——过程开放,让客户参与进来。
设计互动方式——“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
扩散口碑事件——产品内部植入用户分享机制;官方和用户互动过程中,发现话题并拿来做深度事件传播。


参与感三三法则.jpg

二、产品篇
1、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过程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第一时间公示需求改进计划。
设置2~3人专属团队改进一个功能模块。
3、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找好群体定位。
4、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活动产品化“红色星期二”,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产品活动化”,做产品要运用运营思维,把一些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
5、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6、产品第二,团队第一。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
7、让用户来激励团队。公司上下包括工程师也要对接客户,都作为产品经理来直接了解客户需求。

三、品牌篇
1、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优先考虑产品的品类逻辑,然后再定位品牌。
2、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通过口碑强化,打造粉丝文化。
3、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以因势利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方式。
4、每个用户都是明星。让用户参与进来,成为品牌宣传的明星。

5、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1)公司中文名要易记、易传播;
(2)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
(3)商标可注册;
(4)便于国际推广;
(5)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带有色彩感和富有情绪。
6、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口碑的本源是产品,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7、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有幽默感,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8、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要做有“沉浸感”的剧场式发布会。
9、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1)要全网互动,把电视广告本身当产品做二次传播;
(2)偶然做电视广告,信息越简单越好,尽量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广告。
(3)电视资源段选择上,选最大的平台集中爆破。
10、抢首发,上头条。
11、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住主流就可以了。
有些品牌公关事件,偶尔也要讲究娱乐精神。娱乐不仅可以表达态度,还能扭转战局。

四、新媒体篇
1、不是不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1)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在“参与感三三法则”里,做自媒体是公司要坚持的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2)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你找媒介,现在是媒介来找你。这其中 内容很关键。
(3)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营销,要先做服务,再做营销。
(4)企业要花精力让自己成为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同时,也应该发动用户来产生内容。
(5)不做广告,做自媒体。不但可以减少开支,还可以建立起自媒体矩阵,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2、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找什么人做社会化媒体?传统企业都会找营销策划人员来做,但是互联网手机企业做自媒体要做内容运营,因此不是做营销策划,而是做产品经理,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做营销。(小米做社会化营销有四个核心通道: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
传播属性:微博和QQ——一对多,适合做事件传播;微信——一对一,适合做客服平台;
3、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1)把微博账号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
(2)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
(3)一定不要刷屏!要经常想一些话题活动来引导用户参与。
4、年轻人的QQ空间。用户在25岁以下。
5、微信新玩法。策划打活动能够集中带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但是形式重复的活动就会使粉丝增长率迅速下降。因此,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中,仅靠抽奖激励是不够的,需要运营人员持续不断的创新,设计好玩的活动形式,再配合适当的资源投入,这样才能快速增加粉丝。——平台变了,玩法也要变。
5、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五、服务篇
1、人比制度重要。充分信任一线客服,放权一线客服。——学习海底捞模式
2、服务是小米商业模式的信条。对待用户要像对待朋友一样。
3、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成立7×24小时客服团队,最快的回复用户问题。
4、把服务门店做成家。门店设计要拉近服务人员与用户的距离。设计后台服务系统,每个员工都可以提交问题或改善意见,
运营人员多数同意就可以实施。
5、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
6、标准之上的非标准化服务。重视人的因素超过重视制度。
7、人是环境的孩子。给予一线服务人员良好的办公环境。

六、设计篇
1、一剑封喉。所有的文案策划和宣传海报直接,让用户一下就看明白。
2、没人喜欢塑料花,真实才打动人。情感化的设计有两点:一是从产品定义本身就开始考虑;二十善用经典的生活场景或节日文化。
3、设计要有期待感。给用户留下想象的空间。
4、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做设计要把设计图放到场景中去看是否合适。
5、一图胜千言。小窍门:一是简单直接;二是可感知的情怀;三是适合移动设备阅读。
6、面试设计师的一看二问三PK。一看起气质和整体外形搭配;二是问他玩什么APP和是否有持续深度阅读的习惯;三是PK作品细节。
7、设计管理三板斧。一是所有设计都围绕公司战略;二是执行;三是把设计团队拆散分配到各个部门,发挥小团队效率,让设计师和各个部门充分配合。

黎万强笔记
1、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1)第一现场的参与感。做产品前要深入到年轻人的消费场景去感受。
(2)变化的本质是消费需求。如今已经是参与式消费的时代,让用户成为产品经理。
(3)主流文化也是来自亚文化。学习AKB48,让消费者与偶像近距离接触,通过购买CD获取投票权,投给自己喜欢的偶像,成员根据投票得出的结果进行更新淘汰。
(4)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5)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
(6)口碑启示。打动消费者的路径已经变的扁平化。
(7)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爆,产品策略,选择单一产品引爆;扁,组织结构要扁平化;爽,团队的激励方式要让员工爽。


微信图片_20200310234701.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天读完《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vs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