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初心

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初心

作者: 2016小鱼的梦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18:08 被阅读0次

   

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初心

今天,在李镇西老师这里,我又一次近距离听到两位老师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一个是有着众多标签的90后陈秋菊老师,一个是李老师自己。

    陈老师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获得了包括马云乡村教师奖在内的很多荣誉,而李老师,则是一名家喻户晓的正直,真诚的专家。

两位老师,两个完全不同的年代,但是却带给我更多教育的一致的思考。今天李老师讲到他写给武候实验中学百年校庆的一段话时谈到,我们的科技在发展,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的方式在进步,但是真正人文的精神的东西却始终不变。否则我们怎么可能读得懂前人的文章?是啊,周围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守住自己的“心”。时代变迁,容颜改变,我们无法留住岁月的脚步,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永远“年轻”。因此,我觉得他们讲座有以下共同点:

一、他们做的教育,有情趣。

李老师在带未来班的时候,带着学生们一起外出,骑车,爬山,“斗膝盖”,还和学生一起在雪地里堆出“一班”……这些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而陈老师则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带着孩子们野炊、改造学校花坛、在每一个重要的日子用她的方式让孩子们过得有意义……

他们的教育,不仅仅是面前的那些书本,也不仅仅是办公桌上那一落落待批阅的作业,更不是某个学生某一次的分数。他们立足生活,带着学生做各种“好玩儿”的教育活动。第二、他们的心态。

陈老师讲道,她刚到那个学校的时候,因为生活上的各种不方便,再加上别人的一些评价,导致她在有段时间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是抗拒的,可是后来,一次公开课,因为班主任老师的一番话,让她深受启发。从那以后,她从最初的抗拒到慢慢接受眼前的现实,甚至开始享受乡村教师的生活。

而李老师则是,在他25到45这段时间里,他没有获得过任何行政部门颁发的荣誉。整整二十年,每一次的评优选先,都与李老师无缘。能可以想象,在当时李老师或多或少,心里会有一丝失落吧?但是李老师坚强地挺过来了,他用自己的那几十本书,证明自己那短暂而又漫长的20年。他们面对眼前的不如意,无论是环境的,还是人为的,他们都甘之如饴。

第三、对待荣誉的态度。

李老师说,对待所有的荣誉,来了就接住,不来也不强求。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反观我的身边,多少人为了评个职称明争暗斗,还有多少人在临时补齐各种资料。(就在昨天,还有一个老师告诉我说她要借用我的所有荣誉,我是她的指导对象。理由是:在评职称时必须要有指导青年教师这一栏。)甚至,有时为了一个名额,同事互相中伤,反目成仇。

陈老师说,每一份荣誉,其实都是给我们的另一种警醒。她曾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作为一名年轻的九零后,面对荣誉,她能有这样的一种视角,确实令人敬佩。

第四、热爱写作。

李老师的写作,不用赘述。截至目前,他那60多本书,就是最好的证明。而陈老师让我吃惊的,是她不仅写作,还将自己写的东西整理出来,在网上找的复印商,全部做成了书的样子。一年一册,目前已经出了五册。翻看着她自己的书,上面虽然没有某某出版社的版权印记,但是,那些文字却是真实记录了她成长的点滴。生活的,工作的,开心的,烦闷的……

又想到飓风老师的话:书写,不为立传,只图回望生命的枝头,每一季可有花朵绽放?暑假,去大连参加培训,肖川教授在讲述他自己的成长的时候,也告诉我们要坚持阅读,坚持写作,百年以后,你唯一能留给后人的,不是物质的财富,而是那本你写下的自己的人生故事。它将成为家族的魂,流传于世。

如果说,最初飓风老师的话,仅仅给我一点启发,告诉我要坚持写作,那么,肖教授的话就让我从家族遗产的角度看待写作并整理成册的重要性。今天,陈老师的书,让我真正看到,只要你想,你也可以将那些零零碎碎的文字,缔造成一个美丽的城堡。而李老师,则用文字铸就了他的教育家传奇。

第五、接纳每一个学生。

李老师一直做班主任,在他的书里面,写了很多他和学生的故事。他后来甚至要求去最差的班上当班主任。一个两个“特别”的学生尚且已经让我头疼了,更何况一个班都是如此!陈老师也提到,她的班上的听力残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以及性格暴躁的学生。李老师说,每一个看似特殊的学生,其实都是一份可贵的科研课题。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也在问自己:我是怎么做的?

  凑巧的是,这个暑假,我去大连参加全国的班主任风采展示大赛,我也讲道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在暑期,新老师培训的时候,学校让我给新老师做培训,而我讲的,也是自己的成长故事——我和草小西的故事。讲述了我在草小西四年来的成长。新教育人喜欢说,其实所有的故事都只有一个故事,那就是自己的故事。

那我的故事呢?

我对照着他们故事里的共同点,我也梳理了自己的五个方面。

第一、爱学习,爱写作。

      我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这个暑假,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拿来阅读,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能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我也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在qq空间,截止到目前,我已经写了148篇日记。虽然看起来真的好少,可是,如果我说这是我2016年开始才开始写的,照这样算的话,一年多的时间,我还是写下了几万字。虽然远不能和李老师的那一个月四十多万字相比,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要按照自己的步子来走。我也写,可是写得东西大多都过于零散,不成体系。有生活上的,工作方面的,和孩子相处方面的,还有自己的一些啃读收获等。这里,我还是要做一个自我批评,因为我没有把他们做成体系,没有整理的意识。看到今天陈老师的书,我还是很心动,编撰自己的“小书”。

第二、有情趣的教育。

      我在草小西的这四年多,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班级做了一些活动。比如低年级时我们每个月都要组织全班家长和孩子一起来一次户外活动,三年级开始,我们办自己的“班级报纸”和“跨年晚会”,现在高段,我们有开始每天的口作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们还参加全国的“班班共读”、和河南武涉县育才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给他们写信......上学期,我们还自娱自乐地编剧本,排演童话剧。我还是希望能利用多方资源,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那间教室里过出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学校生活。

第三、对待荣誉

      关于这个方面,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纯粹。虽然读的是师范,然而,我算是半路出家吧。(因为我以前是一个托管老师),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也是最近五年。在这几年里,我不是一个拥有编制身份的人,所以我比在编的老师更在意自己的荣誉。现在想来,这其实只是说明我比他们更自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同时,因为自己对教育一窍不通,而荣誉就成为了我奋斗的方向,因为觉得,好像只要有这些,就可以证明是“好老师”。可真正这几年走过来,我发现事实远不是如此。一个好老师,根本不是靠那些所谓的“荣誉”去证明的。今天李老师说的“大格局”、“大视野”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现在回想起来,现在我需要的,正是这份平常心。

第四、关于心态

    从师范毕业这几年,一路走来。别人的议论,我早已看作耳旁风了。这种看似不在乎的背后,其实是我在心里更多的对自己说:要变得更优秀。我加入网师的学习,晚上回家也坐在电脑前各种忙碌就。我迫切希望提升自己,唯一让自己不再自卑的方法就是——内外兼修。

第五、对待“慢”学生的态度

    这一点,其实也恰恰是我自己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因为我没有像李老师、陈老师那样,企图通过自己,去转化后进生。我之前对待他们的态度是:拒绝、抱怨、打击、甚至冷处理。而这些,不仅是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伤害,而更恰恰是老师没有教育智慧的表现。就像陈老师面对的那“要什么没什么”的乡村学校一样,我面对的,好歹还是一个个能说会笑的生命,只是在分数为王的素质教育的当下,他们显得有些不合拍而已。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更应该学会面对,逼自己想办法。

第六、我还能更进一步吗?

    李老师今天一再提到这句话。李老师的故事,就是一个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无限可能的“现身说法”。评了职称,获得了一些荣誉,我好像就茫然了。虽然还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也在通过网师的学习在打磨自己,但是,心里对教育、对我应该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却没有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李老师的故事,刚好启发了现在迷茫的我,我从李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他着一步步走来最关键最核心的地方——静心做班主任,踏实带好自己的班。只有这样方能不忘初心,也是以不变应万变。

      今天的讲座,我听得心潮澎湃。脑子里模糊记得好几次擦掉眼镜背后的泪水。我的故事和他们的故事放在一起一对比,我发现最难的则是以下几点:1、我觉得自己也想要变得更出类拔萃,也在行动,耐得住寂寞,舍得花功夫学习,这已经具备了“基石”。2、在做的过程中,要将这些东西落实到每一天的生活中,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日子里。我觉得自己还勉强能够时刻自我提醒。3、但是面对心灵的一次次冲击考验,我是否还能在这样的洪流中守住自己的初心:坚持带好每一个班,真诚地去转化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4、英雄的旅程之后,归来的英雄如何还能坚持“我就是我”的一如既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初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vw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