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去上学。”
当许萍叫儿子伟豪上学的时候,儿子赖在床上对妈妈说。
“什么?不想去去上学?不行,赶快起来,时间来不及了。”许萍连哄带劝加斥责,把儿子叫起来床,骑上小电电送到学校门口。
许萍也经常困惑,伟豪原来挺爱学新东西的,对啥事物都感到好奇,也挺喜欢和她聊天,喜欢去上学的。
可是现在,放学后的交流基本上是靠自己在吼,儿子也越来越不喜欢上学。
这是怎么了?
交流是双向的
有时,父母只是努力地去教育,扼杀和孩子交流,把双向的交流变成单方便的说教或质问,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打消了好奇心。
为了挑战一个孩子,他们可能会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问题。一个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鸡晚上要回窝?”大人可能说:“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回窝?”
你觉得你这样问,孩子还想继续和你交流吗?
喜欢交谈的家长会回答说,“因为我不想让土狼吃鸡。”
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它也打开了一系列关于郊狼的可能的问题。
当成人和儿童扩大和深化他们的交流时,每个人都受益。你还可以问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我想知道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保证鸡的安全?”或者"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在晚上而不是白天杀小鸡"。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如果你只是单向的交流,孩子的好奇心会很快消失,不想和你聊天了。
孩子们为什么我不喜欢 上学
父母显然可以在家里珍惜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但他们也应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经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人的好奇心不可避免地会减弱。随着我们的发展,对于各种信息来说,减少贪婪是可以适应的。但是孩子们一上学,好奇心就不必要地下降了。
研究表明,即使是那些在家里继续问很多问题的孩子,在学校也很少问。孩子越不好奇,他们就越倾向于劝阻或鼓励成年人的暗示。
其实,孩子虽然有好奇心,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是很脆弱的。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著作《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A Cognitive Scienti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Classroom》(中文译名《#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里,威林厄姆指出,我们对问题好奇,并喜欢花费脑力去研究这些问题,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产生愉悦感,给了我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但是,这些问题要不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不会成功的,太容易无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而且,不是所有的问题孩子们都会感兴趣,喜欢填字游戏的孩子不一定喜欢数学,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一定喜欢物理。
而学校的重点是传播规定的知识,他们常用“灌输知识”的方法常常使儿童不去探究。这些知识常常是标准而无差别的,它们可不管孩子们太容易还是太难,喜欢还是不喜欢。
即使当老师问问题或鼓励和回答问题时,孩子们在学校里也很少有机会对他们真正想要理解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未知的、持续的探究。
于是,孩子们也学会了死记硬背,因为人的大脑倾向于记忆而不是通过思考指挥行动,大脑的天性毕竟是懒惰的,孩子们也会偷懒的。
如果要继续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茁壮成长,老师们和家长们就应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和家里进行持续的探索。
作者简介
奋翼,知识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喜欢分享真诚而有趣的智慧,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创办者,目前发布文字数超过二十万。如果你喜欢,就关注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