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前几天看过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闻,一位爸爸因为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激动之下拿刀挥向了儿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
让人吃惊的是这位父亲的自我剖析并没什么悔意。很明显,这位父亲是一位情绪不太稳定的成年人。
如果情绪来了怎么办?拔刀相向肯定是不行的。那么视而不见吗?如果一直视而不见,也不行。为什么?
比利时心理学家马里安·杰拉特斯,给孩子讲情绪的一本书中有过剖析,如果对萌生的负面情绪一直视而不见,那么最初浅层的情绪,会逐渐深化成另一种更为激烈的情绪。
比如“嫉妒”。如果一直不搭理它,“嫉妒”慢慢地就会演化成“憎恨”。如果是“害怕”,一直无视,“害怕”则很可能会升级为“恐惧”。这些最初的情绪,一开始如果得到很好的疏解,那么就不会转变成更激烈的情绪。
情绪来了,看见它,好过视而不见。这种看见,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去排解,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去疏通,也可以通过书写进行自我对话,还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看见情绪。
如何通过画画的方式看见情绪?《情绪心理画》可以来帮忙。
《情绪心理画》,是拥有20年心理咨询经验的希拉·达西,和教育学博士雷切尔·史密斯两人合著的一本书。在这本《情绪心理画》,可以看到如何通过画画来看见情绪,当然,阅读者最好能拿起笔,跟着书中的引导画一画。
多种细分的情绪
《情绪心理画》,对于情绪的引导是非常细致的。常见的焦虑、爱、恐惧、自信有分析,细致的“安静、真相、感知、智慧”也有提及。
在看见情绪的步骤中,常常会有的第一步就是定义情绪。情绪的种类那么多,我们该如何定义当下的情绪?
没有思绪也没关系,《情绪心理画》里有参考。书中有一个情绪轮盘,当不是很清楚自己当下所困惑的情绪是什么,不妨看一看书中的情绪轮盘,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体会哪一个情绪的名字,与此时此刻我们身体里的感受最贴近?读哪一种情绪名字的时候,会有很深的感触?当定义了情绪后,就可以跟着书中的步骤去画一画了。
带着文字引导的情绪画
一开始看这本《情绪心理画》,觉得像禅绕画,细看又与禅绕画有所不同。禅绕画是让我们沉浸在画中,《情绪心理画》是先梳理内心,再拿笔画画,这是带着文字引导的画画。
书中的文字引导,是帮助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文字所到之处,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在跟着《情绪心理画》的文字引导时,我们是自由的。旁边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如果陷入情绪,不妨跟着书中文字的引导,画出当下的情绪。
书中有两份文字的引导,先浅层次,再深层次。比如焦虑,先用10分钟勾画焦虑,直面焦虑情绪。再用30分钟勾画期望,学会“接受变化”。
跟着文字的引导下,先梳理内心的想法,再拿笔让情绪流于纸上。
一开始总是难的
很多事只有尝试之后才会有感触,画情绪心理画也一样。一开始拿起笔,感觉无从下手。停顿许久,再次体会书中的文字,这回思绪打开了一点,能拿起笔在纸上艰难地画出第一笔。
之后,就变得容易。随心而动,随情绪流露而画,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画完后,回看展现的图案,会发现画之前与画之后,内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从难到易,似乎也没那么困难。阅读《情绪心理画》是容易的,开始画是难的。不过没关系,从落笔的那一刻开始,就会变得自然。
看见情绪,拿起你的笔,试试画一画。
写在结尾的话
梳理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可以运动,可以按摩,可以书写,可以画画。重要的是行动、感受,在每一种不同的方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梳理、看见情绪的方式。
情绪的梳理,最终不过是为了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成长,让自己的人生体验变得丰盈。
下一次,当情绪来了,如果你还没尝试过情绪画,不如跟着《情绪心理画》,试试看,也许会有很不一样的体验。
说不定,情绪心理画会是最适合你的情绪梳理方式。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的85后二胎妈妈,欢迎关注,一起养娃不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