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2

作者: 寒雨飒飒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00:15 被阅读14次

       今天是在简书写文章的第一天。想在简书上写东西这个想法在几个月以前就已经产生了,但由于我是个严重的懒癌患者,迟迟拖到今天才动笔。

       我想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对写东西动过一些心思,也曾在纸上铺开自己的心绪情思,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但至少对于我来说这种想法没有消失,时常在脑海中浮现,然后再逐渐隐去。有关自己写东西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只记得小学三年级有一次在一小时内赶出三篇作文,自以为有些了不起。还有一次自认为写了一篇不错的日记,在老师桌前等着,希望能够亲眼看到她在我的本子上批上“A+”,可没有想到最终得了一个“B”。六年级的时候去参加演讲比赛,前期准备的时候由于演讲稿写得不够好,老师没办法找了一位初中生帮忙重写了一篇稿子。不得不承认,虽然那位姐姐只比我高一个年级,但是写出的稿子比我的不知强了多少倍。记得有一次仿写的作文得了满分,一次“别出心裁”写出的作文在写到一半时被老师叫停。初中无论怎样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的东西,因为演讲稿不好而没有获得参赛名额,作文常常是一憋一下午,写不出半个字,作文分数平平,但还是有几次获得老师的好评。高中大概是初中的重复,演讲,考试作文,只是作文更加平庸,永远是在45-47之间移动(满分60)。语言不通顺流畅,大白话,不优美;没有逻辑性,主题思想也不深刻;材料贫乏,论证无力。在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重复后,逐渐麻木,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我写东西的水平一直都不高,只是随着不断升学,所到的天地越来越广阔,所遇见的厉害的人越来越多,自己长进却并不多,让问题暴露的越来越明显罢了。

       高中毕业后,在空间里看到有人在简书上坚持写东西,坚持了整整一个暑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简书的存在。到了大学,无论是那种“应试”的写作,还是学术写作,与别人的差距更大了。每当我写出一篇论文,就不免感到自己制造出来一堆文字垃圾。迷茫,失落等情绪时常一股脑地涌上心头。有时会不停地责怪自己为什么把话写清楚写明白写流畅都做不到。被赞扬过的,只是自己提交的一篇申请书。但是心里一直渴望,自己能把东西写好,最初决定来简书写东西的目的很明确,通过练习希望能把东西写好。只是后来又想到,这也为记录所思所想提供了机会。在输出表达的过程中东西可以整理思路,训练逻辑,帮助消化和吸收自己所学知识。同时又看着一个人不断地写,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做起来,更加刺激了我写得想法。

       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开始写得时候,内心出奇地安静,一些沉于心底的往事逐渐浮上心头。刷手机使我浮躁而又内心空虚,遇到问题则会内心焦虑,那就写点东西吧,在写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体会这独特的感觉。再者,我认为历史是寻找答案的途径之一,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回顾自己和写东西的这些事以后,心里对为什么要来简书写东西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曾立下flag,要每天都在简书上写点东西。flag总会倒的,暂且进我所能,写一点是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be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