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城记》,出自易中天的“品读中国系列”,显示了他作为才子型文化社会学者的学术功底和汪洋恣肆的文采。
简单评价:非常精彩!尤其是城、市、滩、岛、府、镇的概念,既是各地的区隔,又是全书的结构,令人印象深刻。有才华,有学问。
相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拿到这本书会先看看易中天都“读”了哪几座城市?有没有自己家乡,或目前居住的城市?
所以当我翻开目录,看到他“读”的六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成都、武汉,一时半会还找不到规律,厦门是易中天工作的城市,武汉是他从上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留校教书的城市,上海应该是他女儿居住的城市,其他城市或许也都生活过一段时间。
读完才知道,他是根据“城市”的起源和性格特征,分为“城、滩、市、岛、府、镇”六个类型,每个类型找了一个代表。
北京“城”。
就起源而言,所谓“城”,就是古代的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大夫采邑。或者准确一点说,是它们的中心区域。北京城的标签是“大气”,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生活可能糙一点,但开口闭口都是国家大事,
上海“滩”。
上海开阔,上海“滩”却意味着十里洋场。上海作为城市,历史短暂。大上海,小市民,上海人做买办出身,为洋人服务,所以服务意识强,生活精致,不管闲事。心理优越感强,瞧不起外地人,也被外地人看不惯,讥为“上等华人”。
广州“市”。
从来都天高皇帝远,是中华文化的化外之地。文化史上的拓荒性事件是六祖惠能向五祖弘忍求法时,弘忍曾因他是岭南人而不肯收留,惠能说:“汝是岭南人,怎生作佛?”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说得湖北人(一说江西人)弘忍暗自心惊,另眼相看,不但收留了了他,还把衣钵传给了他。但之后惠能说法,估计不是讲粤语,不然北方人哪里听得懂。
现代广州作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商业发达。改革开放后得风气之先,是最早富裕的城市。上海人给洋人当差,广东人则是为自己干活,所以广州人务实,不奢谈,性格生猛,什么都敢吃,且会吃。
厦门“岛”。
城市舒适,生活惬意,“最温馨的城市”。每个人都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厦门的环境,也以厦门为自豪。安静,自得其乐,哪里都不想去。但是“小岛意识”禁锢了厦门的发展。
岛具有开放和封闭的二重性。因为岛所面对的大海,既可能是畅通无阻的通道,又可能是与世隔绝的屏障。
厦门人只承认岛内是厦门,不承认岛外的辖地,即使是岛内的厦门大学也不被承认是厦门,厦大的人进城,是说“到厦门去”。且住在鼓浪屿的人,也坚决否认自己是“厦门人”,而坚持说自己是“鼓浪屿人”。
成都“府”。
成都是天府。天府人民很“安逸”。府,原本是储藏文书或财务都地方,也指管理文书或财物的官员。后来泛指皇家的仓库。天子富有四海,富甲天下,皇家的仓库通国库,自然要什么就有什么。成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便利、文化厚实。成都人泡茶馆,大摆龙门阵,吃火锅,麻辣鲜香。远在大西南的群山环抱中,躲避了中原的兵荒马乱,却又享受着华夏的文化福泽。成都不是帝王的都城,却是平民的乐土。
武汉“镇”。
镇,重兵驻守且兵家必争之天险也。武汉之所以叫“镇”,就因为它地处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咽喉要道。武汉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武汉人战备意识特别强,他们好像总有一种好战心理,又同时有一种戒备心理。所以武汉人总喜欢吵架。“九头鸟”,说的是武汉人的凶,也说他们顽强。这么多年,冬天太冷没有暖气,夏天太热没有空调,都是靠身体来扛。夏天晚上蔚为壮观的乘凉队伍,武汉人既然都坦诚相对到这个地步,自然就性格爽朗,讨厌虚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