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始,这篇文章是原计划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闺蜜的,但阴错阳差,从1月底耽搁至今,致上我的sorry啦。
显然,文章的灵感来源于闺蜜。她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分享给她公众号上文章, 基本上都不能从头读到尾。一篇文章大抵3000字左右,往往草草略过几行,就不了了之了。一般情况下,我会把文笔不错并且切合我们当下生活状态的文章同时分享给几个朋友,但很少有回应。可见,不想阅读、不愿阅读、懒得阅读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是100%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那么,也就必然接受过完整的高中教育。回想高考时期,大抵就像是网上帖子说的那样,是人生中知识储备的巅峰,无论是生涩拗口的文言文,还是长达10几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亦或是洋洋洒洒算满一页纸的解析几何,对于那时的我们,信手拈来,不在话下。那么,是什么倒逼着我们在经年累月中一点一滴的断送了最为基本的阅读能力呢?
不得不说——速食媒体时代的“诱导”
在自媒体时代、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大行其道。一条微博至多发送140字,微信朋友圈小视频至多上传15S,抖音、快手的小视频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倒逼着大家会不断删减、取其精华的制作小视频、编辑文字来刷出自己的存在感,赢得粉丝、关注度、点击量等等。本身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加之长时间无意识的进行140字、15S“精短训练”,再想要阅读上千字的文章,恐怕是“强人所难”了吧?
除此之外,各大平台纷纷将注意力主攻到精致的P图上来,几百字“肿长”的文章所饱含的信息用一张图片得以全部表达,再加之色彩的渲染、视觉的冲击,一目了然。我相信,有这样的“贴心”服务,没有人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文章吧?
难以避免——浮躁社会风气的“挤压”
我们的文学大家鲁迅倡导“读书过年”,每逢春节,他一定会去书市逛逛,淘几本书,闹中取静,开启别样的新年。反观现在的我们,大抵不会有这种心境了吧。除去5+2、996的现状外,大概更多的人会选择吃吃喝喝、走走逛逛的享受闲暇时光吧。理由很简单粗暴,不费劲、不用动脑子。而文字的妙处就在于,你可以自己品味、自己理解、自己领悟,它不同于画面,不限制你的想象。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在于,你要愿意踏下心来仔细阅读,而不是只看简介似的草草浏览。
值得承认的是,现在的很多文章,特别是运营性公众号,它往往是每天都有推送的硬性指标,用来维持点击量,这就导致有些文章会东拼西凑,观点表达不够明确,行文也不够流畅,长此以往,关注度下降在所难免。
那么,如何平衡我们既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弄潮儿而又不错过体味文字的美意呢?
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切入口,重拾阅读的兴趣
感兴趣的领域,非常泛泛。哪怕是娱乐八卦也好,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能够做到静静的阅读。阅读,不同于刷新闻、微博。刷新闻,往往是只看标题,不感兴趣的,一带而过,只会停留2-3S,感兴趣的,才可能点击进去,大抵也不会从头到尾读完,了解大意后,便点击退出。
而阅读,是选择今天其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微博爆款话题,点击进入,将里面所有的文章、观点尽量多的看全。阅读两三篇后,已基本了解事情时间线和涉及的各方观点,后面的阅读,就会自觉的略过已知观点的文章,深度挖掘其他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专注性,还会形成自己独特观点表达。渐渐地,便不会满足于浅层次的阅读内容,会重新探寻适合自身阅读的新类别。
请拿起笔来记录工作生活,欣赏美文之前先学会欣赏自己
太多的朋友欣赏不来好的文章,不是因为不能理解主要内容,而是在于不能领悟作者意指,缺乏易地而处的意识。
记录工作,可以每天撰写工作日志。从简单的写明每天都完成了什么工作,到每项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这个过程,就是对当天工作的复盘,通过记录,可以引导自己去思考下一次类似工作将如何改进完善,这也是一种工作留痕,便于以后查找。
记录生活,就如同小时候的日记。可以记录某一个感动的瞬间;某一个让你抓狂的事情;某一个热搜事件的看法等等。虽然形式单一,但胜在内容丰富。如同你看到美好的、搞笑的事物,会不自觉地拿出手机进行拍照,同样的,也可以在拿出手机的同时打开备忘录进行记录。
从下笔困难到洋洋洒洒,这个过程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此后,你会愿意阅读,愿意主动找寻与你志同道合的那些人、那些文章,渐渐地,就会形成符合你思维模式、阅读习惯的一个新阅读体系。
前段时间,“世界各国每人每年阅读数量”的话题曾上过热搜。相较而下,结果难免让人唏嘘。阅读,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般喜欢阅读的人,表达能力都很强,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孩子喜欢阅读,会使她愿意主动探索世界、探寻答案。成年人喜欢阅读,会成为一个健谈的人,无论何处,有他在,都会掌控全局,引导话题,不会尴尬冷场。老年人喜欢阅读,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不会在子女、晚辈不在身边时,无所适从,更不会依附于他人,能够活出晚年生活的精彩。
愿我们每个人都在阅读的陪伴下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