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凌虚台记》

读《凌虚台记》

作者: 西岸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3:24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有人说是对知府的讽刺,这个不好说,但是,作者认为凿池筑台仅仅为了观山,无利民之心,无利民之举,而台子终归废兴成毁,归于荒草野田,不足恃以长久,“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与。”“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有亡也。”

        这是契合作者的政治思想的,也是富有哲理的。

        忽往忽来,这几个字直入我心。

      然而,苏轼所说的“足恃”的,到底是什么?我困惑。

相关文章

  • 读《凌虚台记》

    这篇文章有人说是对知府的讽刺,这个不好说,但是,作者认为凿池筑台仅仅为了观山,无利民之心,无利民之举,而台子终归废...

  • 听《东坡传》赋诗第三天之凌虚台篇并译

    听《东坡传》赋诗第三天之凌虚台篇 作者:石宏博 译析:石宏博 犹念凌虚台上记,不言之教抵千...

  • 凌虚台记并译

    凌虚台记 作者:宋.苏轼 译析:石宏博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

  • 日课|| 《凌虚台记》

    原文 国(城市)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 而都邑之丽(依附)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

  • 不忘初心,心系黎民 ——读苏轼两文有感

    不忘初心,心系黎民 ——读苏轼两文有感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仕,任风翔签判。凌虚台是嘉佑八年...

  • 第十二课 石钟山记 喜雨亭记 超然台记 凌虚台记 放鹤亭记

    第十二课 苏轼五记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

  • 《凌虚外传》

    文/理学院17物本陈宇 资以千情万芳名,不觉已至报国时 纵有豪情因年少,惹却人生更寂寥 风雨兼程始上路,怎奈无人度...

  • (三)凌虚

    犯花园内,沈吟忧驻足凝望,在被这满园梨花扰了片刻心神之后,他的心很快沉寂下来,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他微微皱眉,转过身...

  • 虚之凌

    又见再见哦

  • 徐霞客游记II游黄山日记后(7)2

    久之,返茅庵。凌虚出粥相饷,啜一盂,乃下。至岐路侧,过大悲顶,上天门。三里,至炼丹台。循台嘴而下,观玉屏风、三海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凌虚台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i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