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老师是云南省盐津县苗寨里出来的大学生,这个寒假回家他照例召集了寨子里面的十几位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他们补充文化知识。昨天小马老师讲台正式开课了,我寄去的一箱书籍也派上了用场。
小马老师是当地注册公益组织常青藤助学计划的受益人。杨钦老师是该计划的创立人和管理者。盐津县在大山里,留守儿童失学比例极高。去年冬天的一则“霜花男孩”的网络新闻让这个穷地方在全国出了名。三年前我通过杨老师开始资助了几个小学生和中学生。
杨老师的助学计划办得极其用心。为了不助长被资助孩子和家庭的依赖心理,每个孩子只给予一部分助学的费用,让他们能自主买一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有一点少少的维护自尊心的零用钱。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费用还是要家长劳作提供。能拿到助学金的孩子也有学习成绩门槛的要求。此外,不鼓励资助人寄赠额外的金钱和物品,但鼓励和被资助的孩子保持电话微信等的沟通交流,给予温暖和鼓励。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杨老师也组织孩子们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给予。高中生和考上大学的孩子很多都担当知心哥哥和姐姐的角色,和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结对子,给他们爱和问候。每个月杨老师补贴他们10元电话费。此外在本地读书的中学生们周末会组织去当地的养老院照顾和陪伴老人,每个人的社会回馈行为都会被记录留档。小马老师利用寒暑假教育寨子里的弟弟妹妹们也是他自发的感恩回馈活动。
与杨老师结缘来自于三年前我参加的一个给贫困地区幼儿园孩子捐赠冬衣的计划。盐津县庙坝镇阳光幼儿园的黄园长本人也是杨老师常青藤助学的志愿者。这几年我孩子的冬衣、绘本、玩具陆续都寄到了云南。今年孩子班里的几位家长也参与了进来。
大山里留守小孩子们物质的匮乏和陪伴的缺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资助几个有需要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在学校里多受一些教育,过上基本的温饱生活,是现阶段我能做到,也算是发一点小小的慈悲心。有时候我反问自己,我的动机是什么?是帮助人之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还是在为自己和孩子积累一些福德呢?还是给孩子树立一个言传身教的美德典范?其实都不是。助人的过程于我现时更多是痛苦的。
之所以在众多的公益计划里选择给幼儿捐冬衣和为留守儿童助学,触动的是我埋藏在心底的家庭分裂的彻骨之痛,还有挥之不去的自己从小被拔苗助长的流离之苦。很多时候我很怕接到被资助孩子的电话,有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痛苦让我无言以对无法安慰,只能说几句泛泛的鼓励之词匆匆逃离。接到黄园长的长信诉说她办学和做公益的艰辛,我只有痛哭流涕,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安慰她帮助到她。
如果现阶段我从助学公益里收获了什么私利,那就是助学的慈悲心让我直面自己内心的痛苦,也许这就是现阶段老天指给我的修行之路吧。直面自己的痛苦,不逃避,不武装,体会痛苦的根源。学习敞开心胸,不被痛苦和恐惧的情绪淹没。也许有一天,爱、喜乐和平等心会从痛苦中脱茧而出。帮助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