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哥哥把母亲带回了家。为了避免出现冲突,也为了稳定母亲的情绪,我到今天才第一次去看她。
哥哥出去散心了,我和嫂子一起包饺子吃。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们说到了原来的老邻居,一个无儿无女,寡居多年的老太太。她生前跟母亲是好朋友,两个人无话不谈。有些生活上遇到的不满意,俩人一交流,一商量,往往能就地化解了。老太太比母亲年长几岁,除了有哮喘之外,身体还是很好的。
2018年夏末秋初,母亲生病住院,接着就去了嫂子家过冬。那年,老太太领养的女儿,实际上是她的侄女,把老太太接到石家庄过冬。没想到,去了没几天,老太太就因感冒引起肺病,住进了ICU,并用上了氧气。
母亲非常挂念她,经常让我打电话过去,询问她的健康状况。
当母亲不得不回到老家之后不久,就听说老太太被她的娘家侄子接去。因为娘家侄子很忙,金店做的很大,无法照顾老太太起居,就把老太太安排在了养老院。无法自理的老人,养老院开销很大,侄子也算是尽了孝心了。
老太太本打算清明节后天气转暖就回老家跟我母亲一起作伴儿。可是年纪大了,自己说了不算数。还没到清明的时候,老太太进身体就开始出现了不适。过了没几天竟然。在养老院过世了。
老太太的经历给母亲很大的打击。从此,母亲认定了敬老院就是送死的地方,再也没有去养老院的想法了。
我和嫂子在包饺子的过程当中提到了提到了老太太。母亲坐着旁边,看着我们边包饺子边聊天,听到我们提起老太太,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敬老院。她非常担心我们会把他送到敬老院里去。说实在话,当初哥哥陪着她在家里养老,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看到她穿笨重的厚衣服,穿不上,脱不下,行动不便的样子,真的不如现在的条件比较好的敬老院,夏天有凉风,冬天有暖气那样的条件。我当时也确实想花点钱,尽点孝心,把他送到敬老院里去,哪怕只是在最冷的季节和最热的季节入住呢。
没想到啊,这种想法在她的心里却形成了一种很大的障碍。她一见到我就担心我劝哥哥嫂子把她往敬老院里送。其实怎么可能呢?只要在哥哥嫂子家里条件相对好一些,我怎么舍得把她送到敬老院里去呢?
于是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说不去敬老院,不去敬老院。跟我说我不烦啊,因为是我母亲,我了解她。可是她转头跟嫂子说的时候,嫂子的脸立马红起来了。说:“这个家我说了算,我让你去,你就得去!”我知道她在捍卫她的主权,女人啊!
话虽这么说,我知道嫂子也不会那么做,毕竟现在的养老机构也是价格不菲。但是听到那句话,我还是有些不舒服:“跟一个九十岁的老人,有必要这样吗?”
其实是我低估了这个九十岁老人的威力。
母亲有一个习惯,就是晚上吃饱饭立马上床睡觉。在老家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每次都是哥哥收拾完餐具,让母亲睡觉之后,他就会大步流星地绕村走一圈儿,来锻炼身体。今天的天气相对暖和一些。应该是哥哥看到母亲睡觉后,就出去散步,嫂子也出去了。当母亲意识到家里没人的时候,就出来看了看,找了一圈儿,发现确实是她自己在家,就开始打电话。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给哥哥打电话没有,现在她把电话打到我这里来了,让我给哥哥打电话,说她自己打不通。
她说她害怕,于是我想借助电话,在这边儿跟她聊聊天儿,以驱除她的恐惧。但是她似乎并不是出于恐惧,而只是单纯的要求哥哥在家,哪怕是在旁边屋里睡觉,她也就安心了。
在我陪她说话的时候,她一会儿歇斯底里的喊叫,一会儿又用死来威胁。唉!我的老妈妈呀,真成了一个耍无赖的小孩子了。
其实在我去看她之前这几天,她就像一个正常的老人一样,很安静,吃饭睡觉,都很好。但是今天我去了之后。当着我的面儿,就开始出现不正常的表现,一再的强调不去敬老院,其实我们都没有想到要让她去敬老院啊,她的举动就有点儿反常,这不晚上这个举动就更加反常了,就跟发病时状态一样了。
我一边劝她一边拖延时间,我知道外边儿这么冷,他们在外边儿的时间不会太长,于是跟她聊,一会儿劝他一会儿训他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的心里也稍微的起了一些情绪,但是比往常要轻松许多。
一会儿嫂子就回来了。按说看到儿媳妇儿回来了,老太太应该安静的躺在床上睡觉就可以了,可是我听到她离开手机,应该是追到客厅里去了,问嫂子去干什么了,嫂子就大声的说:出去遛弯儿了!吃饱饭不出去蹓跶蹓跶吗?
其实母亲现在已经不明确自己要什么了,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盲目地做着她想做的事,说她想说的话。
耄耋老人加上文化背景生长环境的限制,祝福她吧!祝福她清醒一些,有一个安静安详的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