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

作者: 没事整两句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22:16 被阅读0次

    没事整点儿心理保健操。

    提到鸟笼,我们常常会想到北京大爷们,左手茶壶,右手鸟笼的那种顽主画面。除此之外,就是用来形容失去自由的温室花朵。

    心理学中,也有一个跟鸟笼暗喻吻合的现象,叫鸟笼效应。我们先来讲个退休老干部闲不住的故事。1907年,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和他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卡尔森。两个老头闲来无事,东拉西扯,今天聊张三,明天说李四,时间久了,也无聊。这一天,詹姆斯心血来潮,决定将所学心理学运用到好朋友的身上。他跟卡尔森打赌:“你相不相信,我能让你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心想:你可拉到吧,我吃鸟都费劲,还养鸟。于是温和的对詹姆斯说道:呸!

    俩人的赌约就这样开始了。

    没过几天,卡尔森的生日到了。詹姆斯瞅准机会,送了一件生日礼物给卡尔森。卡尔森一看包装,嚯!高端大气上档次,没见过这么大的包装就。拆开一看,原来是一个鸟笼。他立即就明白了詹姆斯的用意。他再次温和的对扎姆斯说道:呸!当然,没有呸,他说:好美的艺术品,我会好好收藏的。言外之意,你这招根本没戏。

    但接下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次只要有客人到卡尔森的家中,看到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假装悲痛的问道:“教授哪,鸟死不能复生,请节哀哪!”卡尔森面对这些悲痛的演员,每次都得解释道:“老子不养鸟,顶多玩玩鸟。”

    然而越解释越黑,客人都觉得是卡尔森失去爱鸟,悲痛欲绝,物极必反,产生了变态心理。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这场赌约,最终以詹姆斯的胜利而告终。

    这就是鸟笼效应: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的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这个故事听下来,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前一阵子,收拾屋子时,我觉得东西太多,柜子已经不够放了,于是我在淘宝买了一个组合衣柜。买回来后,多出来的东西挪腾过去后,也只是占了1/4的空间。每次打开衣柜的时候,总是感觉空荡荡。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现在我再打开衣柜,刷的一下,衣服都能掉出来。你看,我这就是不知不觉,中了鸟笼效应的套了。

    詹姆斯虽然离我们而去,但鸟笼精神永垂不朽。

    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最大的鸟笼效应,就是消费习惯。我刚毕业那会儿,每月工资2000多块钱,月光族中的VIP,生活全靠信用卡支撑。那时候我想,如果每月工资能到5000多,该多幸福啊!等到了5000多的时候,我依然是月光族。我继续想,如果每月工资能到1万多,该多幸福啊!工资1万多了,还是难逃月光的宿命。我思前想后,还是挣得不够,就想,如果能到2万多,我一定比现在幸福的多。可直到前几年,依然是月光,勉强努力的靠强制定投来维持积蓄。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陷入了消费的鸟笼效应中。随着收入的增加,我们的消费也在不断的提高,过去一件衣服100多块,后来几百块,依次上升。导致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支出也在同步的提高。身边的朋友都是买买买,你不买,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但从概率的角度来讲,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人的第一桶金都是靠开源节流来的,但总不愿意去延迟幸福感。这就是消费的鸟笼效应。

    如何避免被鸟笼效应所支配呢?

    方法一:时常检视自己潜意识中的“鸟笼”:

    记下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本该如此的想法,然后回想这些想法是什么时候、怎样产生的;例如朋友送了我一个机械键盘,我又开始看配置高的电脑。我现有的电脑完全可以覆盖我的需求,为什么还要看新的呢?这就是机械键盘这个鸟笼罩住了我。

    理智思考造成自己有这种思维的事物,是有效的吗?值得信赖吗?有事实依据吗?

    方法二:明确他人“鸟笼效应”背后的内心需求,分清人际界限

    当你破除了自己身上的鸟笼效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避免别人的影响。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每个人与周围的人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很多时候因为周围的人被植入了同一个鸟笼,而自己没有被植入这种鸟笼,自己就会显得是异类,有很多人往往为了满足别人心中的鸟笼而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以上正是,你说你,想吃饱,却偏偏要点的最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鸟笼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oi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