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去看牙医,碰巧听到了牙医一家人围绕三年级女儿手抄报作业的一段对话。牙医对弟妹说:“老师让做一个关于建党一百周年的手抄报,你能帮她做一下吗?”弟妹满口答应:“没问题。”这时一旁的爷爷说话了:“让她自己做不行吗?万一老师让当场画,她什么也不会,不麻烦吗?”
因为还需要等一会儿才轮到我看牙,于是便就这个事跟牙医聊了起来。牙医说:“从一年级就一直是我帮她做,作品也经常被老师张贴到教室里展览,现在真是不想做了。”忽然想到一年某小学搞创新发明大赛,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交一个作品参赛,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于是家长们各显神通,实在没有办法的,便到商店买一个手工艺品交差。
成尚荣在《儿童立场》一书中提出儿童教育中,我们应坚信“儿童基质”的永远存活。“儿童基质”之一便是“儿童”的“根茎”。儿童有自己的“根茎”,它是儿童成长之根源,儿童未来之根底,丢弃“根茎”,童年就不复存在,呵护“根茎”便是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性,便是服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要想儿童站在教育的中央,我们所有的教育行为就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儿童的发展特点,让儿童去经历、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许做得不那么完美,也许还有可能做得很糟糕,就像“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一样。但是即使结果不理想,儿童们在亲历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一定会有属于他们个人的独特收获。
我们尚且不去讨论让每个学生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完成一件创新发明是否科学,只去看另外一种现象:家长毫不掩饰地代劳,教师大大方方地展示,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大张旗鼓地评比、发奖。只要是视力没有问题,大脑能有那么一点点儿思考的人都知道那是假的,这样类似的活动却仍能搞得热火朝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
我看到家长、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一群成年人联手将“儿童”推下了“教育的舞台”。我看到许多教育行为中儿童的“缺场”。我看到儿童探索的天性正一点点消失……
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在儿童研究和儿童教育中我们应该坚信什么,质疑什么;我们究竟该坚守什么,反对什么。
请让我们回到教育的起点: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让儿童站在教育的中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