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家维克.弗兰克的一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剌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而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每个人都向往幸福,幸福途径可以通过利用好这段距离找到。
01
什么是剌激?
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面对失败的时候,就会受到事件的负面刺激,这种刺激会自动引起我们的情绪、行为、语言、思维等一系列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
案例1:
小K,老公出轨了。当她知道后,感到天塌下来。接着做的就是找到老公单位,在众人面前撒泼,痛斥老公,让老公丢尽面子。老公也因此被单位降职,最后两人婚也离了。
小K最初想法,并不想离婚。而是想给老公一个教训,让他回归家庭。只是在那个当下,小K无法控制的自已情绪,只顾发泄心中的愤怒。但往往人在生气时候,理性思维是零,无法应对事件。也没有更好智慧去处理当下的困局。
在这个事件里,剌激事件就是老公出轨。而小红上老公单位去闹去撒泼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过程。
案例2:
小S老公出轨,当她知道,也很痛苦,也很难过,自已也不知道该如何办。脑袋一片空白,她要自已冷静下来。先把这个事放放,等自已冷静后再来处理这个事情。
当自已平静后,她把问题捋一捋:自已的目的是什么?我要怎么达到目的?有什么资源可利用?当她把这些问题清一清的时候。她明确知道自已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已该如何去做。避免了让自已被情绪牵着走。
案例1和案例2的主人公,不同的反应过程,决定的事件结果的走向。
02
人在面对刺激事件时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这就跟我们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
比如,在小时候,当我们做错事了,我们父母习惯用打骂的方式去惩罚我们。我们就会习得这样的一种应对刺激事件的解决方式。
等我们长大了,碰到让我们不顺心的事,不顺心的人, 我们自然也会以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代际遗传”。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没有觉察到自已身上存在着这种代际遗传问题,我们会用同样方式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又会传承了我们的处理问题的模式,代代相传。
0 3
如何打破这种魔咒呢,让这种不好的处理模式在我们这里断篇,不再延续下去:
1、觉察自已。
当我们在面对负面事件,或者负面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觉察,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当我们觉察到了这么负面情绪,就要提示自已:“啊,我的魔咒又来了,我需要注意了,我不能跟你走,我需要让自已冷静下来。”
2、深呼吸,处理你的情绪。
深呼吸的目的是让自已平静下来,情绪平静下来,我们才能开启我们的智慧模式。人在情绪的时候,很容易做出让人后悔的事,说出让人后悔的话。现实中,也常看到一些人,因为一碗粉的,大打出手,最后酿成悲剧的现象。
也就是说人的大脑,有一个智慧中心,有一个情绪中心。人在情绪中的时候,情绪中心被启动的时候,人的理智中心是被蒙蔽掉。那个时候,人的智慧是零,只有情绪平稳了,人的智慧中心才会重新开启。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让自已平静下来,平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呼吸。
腹式呼吸:鼻子吸气,嘴巴吐气。吸气时候6秒,摒住气6秒,然后呼气30秒。
3、甑别我们脑袋的想法。
我们知道所以情绪不是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我们对事件看法导致的。
也就是说:当事件出现的时候,我们脑袋就会出现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就会指导我们去行为。而往往,我们常常把脑袋想法信以为真。并当成真理。去实施我们的行为。
案例3:
5月20号,早上10点,小E给男朋友发信息,没有及时回。小E脑袋可能在想:“他 一定是故意不回我信息的。”这样的想法让小E很生气。也就是小E,相信了自已脑袋的想法,所以很生气。而事实,这不一定是客观事实,或许小E男朋友,忙着,没看到,没注意。
面对这种时候,更好做法是:“四问法”
一问:此刻我脑袋想法百分百正确吗?
二问:这个想法一定是真理吗?
三问:支持我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四问:不支持我想法的证据又是什么?
我们需要拓宽自已思维方式,这样会让自已跳出情绪,让自已更客观看待事实,也会让自已情绪平稳下来。
4、每天做情绪记录。
改变不是说我们知道某个道理,就可以改变。而是要去行动。用行动就会有感受,有感受才会内化到我们的内心:
每天记录自已情绪。当自已有情绪的时候,按以下方式记录:时间 、事件、想法、情绪、支持想法的证据、不支持想法证据。
以案例3例子为例:
时间 : 5月20
事件 : 给男朋友发信息 ,他没回
想法 : 他是故意不回我信息的
情绪 : 很生气
支持的证据 :以前跟我吵架也这么干过
不支持的证据:我们今天没吵架
情绪记录可以让自已每天对自已情绪和想法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甑别我们的想法。
这样的训练会让我们开始,不会盲目跟着我们的脑袋想法走。才会更客观,更接近真相,也避免也许多误会。
用正确的模式去回应刺激事件,这便是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