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刺激反应之间藏有幸福的钥匙

刺激反应之间藏有幸福的钥匙

作者: 罗萝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1-01-06 08:43 被阅读0次

精神病学家维克.弗兰克的一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剌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而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每个人都向往幸福,幸福途径可以通过利用好这段距离找到。

01

什么是剌激?

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面对失败的时候,就会受到事件的负面刺激,这种刺激会自动引起我们的情绪、行为、语言、思维等一系列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

案例1:

小K,老公出轨了。当她知道后,感到天塌下来。接着做的就是找到老公单位,在众人面前撒泼,痛斥老公,让老公丢尽面子。老公也因此被单位降职,最后两人婚也离了。

小K最初想法,并不想离婚。而是想给老公一个教训,让他回归家庭。只是在那个当下,小K无法控制的自已情绪,只顾发泄心中的愤怒。但往往人在生气时候,理性思维是零,无法应对事件。也没有更好智慧去处理当下的困局。

在这个事件里,剌激事件就是老公出轨。而小红上老公单位去闹去撒泼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过程。

案例2:

小S老公出轨,当她知道,也很痛苦,也很难过,自已也不知道该如何办。脑袋一片空白,她要自已冷静下来。先把这个事放放,等自已冷静后再来处理这个事情。

当自已平静后,她把问题捋一捋:自已的目的是什么?我要怎么达到目的?有什么资源可利用?当她把这些问题清一清的时候。她明确知道自已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已该如何去做。避免了让自已被情绪牵着走。

案例1和案例2的主人公,不同的反应过程,决定的事件结果的走向。

02

人在面对刺激事件时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这就跟我们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

比如,在小时候,当我们做错事了,我们父母习惯用打骂的方式去惩罚我们。我们就会习得这样的一种应对刺激事件的解决方式。

等我们长大了,碰到让我们不顺心的事,不顺心的人, 我们自然也会以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代际遗传”。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没有觉察到自已身上存在着这种代际遗传问题,我们会用同样方式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又会传承了我们的处理问题的模式,代代相传。

0 3

如何打破这种魔咒呢,让这种不好的处理模式在我们这里断篇,不再延续下去:

1、觉察自已。

当我们在面对负面事件,或者负面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觉察,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当我们觉察到了这么负面情绪,就要提示自已:“啊,我的魔咒又来了,我需要注意了,我不能跟你走,我需要让自已冷静下来。”

2、深呼吸,处理你的情绪。

深呼吸的目的是让自已平静下来,情绪平静下来,我们才能开启我们的智慧模式。人在情绪的时候,很容易做出让人后悔的事,说出让人后悔的话。现实中,也常看到一些人,因为一碗粉的,大打出手,最后酿成悲剧的现象。

也就是说人的大脑,有一个智慧中心,有一个情绪中心。人在情绪中的时候,情绪中心被启动的时候,人的理智中心是被蒙蔽掉。那个时候,人的智慧是零,只有情绪平稳了,人的智慧中心才会重新开启。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让自已平静下来,平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呼吸。

腹式呼吸:鼻子吸气,嘴巴吐气。吸气时候6秒,摒住气6秒,然后呼气30秒。

3、甑别我们脑袋的想法。

我们知道所以情绪不是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我们对事件看法导致的。

也就是说:当事件出现的时候,我们脑袋就会出现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就会指导我们去行为。而往往,我们常常把脑袋想法信以为真。并当成真理。去实施我们的行为。

案例3:

5月20号,早上10点,小E给男朋友发信息,没有及时回。小E脑袋可能在想:“他 一定是故意不回我信息的。”这样的想法让小E很生气。也就是小E,相信了自已脑袋的想法,所以很生气。而事实,这不一定是客观事实,或许小E男朋友,忙着,没看到,没注意。

面对这种时候,更好做法是:“四问法”

一问:此刻我脑袋想法百分百正确吗?

二问:这个想法一定是真理吗?

三问:支持我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四问:不支持我想法的证据又是什么?

我们需要拓宽自已思维方式,这样会让自已跳出情绪,让自已更客观看待事实,也会让自已情绪平稳下来。

4、每天做情绪记录。

改变不是说我们知道某个道理,就可以改变。而是要去行动。用行动就会有感受,有感受才会内化到我们的内心:

每天记录自已情绪。当自已有情绪的时候,按以下方式记录:时间 、事件、想法、情绪、支持想法的证据、不支持想法证据。

以案例3例子为例:

时间 : 5月20

事件 : 给男朋友发信息 ,他没回

想法 : 他是故意不回我信息的

情绪 : 很生气

支持的证据 :以前跟我吵架也这么干过

不支持的证据:我们今天没吵架

情绪记录可以让自已每天对自已情绪和想法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甑别我们的想法。

这样的训练会让我们开始,不会盲目跟着我们的脑袋想法走。才会更客观,更接近真相,也避免也许多误会。

用正确的模式去回应刺激事件,这便是幸福!

相关文章

  • 刺激反应之间藏有幸福的钥匙

    精神病学家维克.弗兰克的一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剌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而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 在时间的尺度上寻找意义,在空间的尺度上寻找渺小

    刺激与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有选择反应的自由和能力,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全在我们的反应里。 刺激代表着...

  • 《思维的囚徒》Day01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我们有选择反应的自由何能力,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全在我们的反应里。” 这句话...

  • DAY1 《思维的囚徒》读书笔记

    书摘: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我们有选择反应的自由和能力,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全在我们的反应里。 感悟...

  • 如何锻炼抗压力

    一、如何与负面情绪共同和谐相处 1、刺激反应模型:人的行为是对受到的刺激形成的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

  • 七锡地/成长 1 关于刺激和反应 早期 人们认为反应就是本能的 后来的研究发现 人类有个特点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 是...

  • 刺激-反应

    每天,我们的感官都在接受大量的外部刺激。 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皮肤所感受的…… 不同的人对同...

  • #017《抗压力》:如何打赢自己“内在”这场战争

    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与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题记 《抗压力》这本书主要是关于...

  •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之六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

  • 听书笔记|抗压力

    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关于本书 这是日本商业精英首选抗压指南,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激反应之间藏有幸福的钥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tn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