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上帝之降命,何短修之难裁;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感逝者之不追,怅情忽而失度。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这是29岁的北大女博士娄滔,患上渐冻症后,在清醒时通过口述,留下的遗嘱。朴素的语言感人至深,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
面对死亡,我们往往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人,在死亡即将来临时,千般无奈,万般不舍,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奈,常有“西方极乐虽好,怎奈俺,舍不得这人间繁华”之感。这是凡人。
有的人,反观一生,尘缘已尽,所生之时,无所悔留,坦然而归。就像阿罗汉将入涅槃,常留下遗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是哲人。
有的人,生命之花将谢,却挂念着落花归根,以滋养根枝。因为他们明白,花与根枝本无二致。“此生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然赴前程”。这是圣人。
娄滔在口述遗嘱那一刻就是圣人。
我们都有为凡、为哲、为圣的时刻。死时的抉择取决于生时的修养。
有些人随着社会大流,受自身欲望牵引,或追名,或逐利,或贪爱。这是凡人境界。
有些人对日常生活中产生厌倦,不经意间陷入巨大的空虚和落寞,于是反躬自省。有的人只是一闪念间,又回到凡人境界;
有的人明白了追逐外物得到的满足最终带来的只能是短暂的快感,便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这种模式,并遵循种种生活规范以得到更大的自由。
于是,或沉迷哲思,减少物欲,求人格独立;或放浪形骸,移情万物;或在艺术中重塑自我,陶醉忘情;或托身宗教,乞求救赎。这是哲人境界。
终有少部分人,仍不满足于这种自足性的自由,或见飞花落叶悟缘起缘灭;或因哲思明了无我性空。
由此,明白了世事变幻无常,在内心没有了自我和他人的二元对立,唯有万物与我为一,内心产生利乐他人的慈悲心,对生活重新充满热情。
如同小孩玩游戏,虽然知道是假的,但依然郑重对待,这份郑重中饱含对他人的慈悲。这种游戏三昧是圣人境界。
我相信,只要慈悲精神在人世流传,娄滔永远与我们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