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评《人性实验》:谈一谈奖励的隐性成本

读评《人性实验》:谈一谈奖励的隐性成本

作者: 数元 | 来源:发表于2022-04-28 23:36 被阅读0次

《人性实验》这本书里介绍了28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今天来谈一谈关于奖励的隐性成本。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德国的小镇上,住着一个孤独的犹太老人,每天清晨,一帮顽皮的小孩就会来到老人的木屋前,用石子砸他的房子,并且咒骂老人,让他滚出小镇。

可怜的老人不胜其烦,最终想到了一个阻止小孩行为的绝妙办法。他对这群小孩说,他很感谢他们每天的做法,并且他会为此支付每个人1马克。

小孩们虽然很奇怪这个老人的做法,但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于是每天就更加卖力地跑来骂老人,老人也按照约定每天支付孩子们每人1马克。

但是,几天后,老人为难地对孩子们说,因为能力有限,现在只能支付他们每人0.5马克了。孩子们虽然很失望,但也勉强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将价格降到了每人0.1马克,孩子们勃然大怒,每天辛苦只得这么一点?于是,他们毅然拒绝了老人的请求,从此不再到老人家来了。

这个故事有很多个版本,里面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动机理论,即暂时的奖励削弱了人们对一项活动的兴趣,而不是增强了这种兴趣。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有三个心理学家(莱珀、格林和尼斯贝特)做了一个实验。

在一所幼儿园中,他们通过观察51名3-5岁的儿童玩魔法记号笔的情况来检验这个结论。

首先,他们根据每个孩子连续三天在教室的第一个小时里玩记号笔的频率来作为孩子们最初对记号笔的兴趣基线。

在随后的三到四周时间里面,实验员会挨个邀请孩子和他一起到一个房间,孩子会被安排坐在一张小桌旁,桌上放着记号笔和画纸。

孩子们被随机分成了三组:其中第一组孩子在绘画前被告知,如果画得好将获得优秀选手奖,奖品是一张写着孩子名字和学校名字的精美卡片,并且在他们画好后都获得了优秀选手奖,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第二组孩子在绘画前并没有告诉他会有奖励,但画完后同样得到了优秀选手奖,以及欢呼和掌声;第三组孩子则什么都没有,只是在画好后得到了口头的鼓励,并相信自己画得很好。

实验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实验员要看一下这些孩子在随后的时间里对记号笔的兴趣。他们发现,正如预测的那样,第一组孩子随后对这些记号笔的兴趣比其他两组的孩子要少,也就是玩记号笔的频率几乎为后者的一半。

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孩子兴趣几乎相同,前者只略高于后者。

并且,与实验前的兴趣基线相比,第一组孩子对记号笔的兴趣明显下降了,尤其是原来兴趣越高的孩子,实验后兴趣下降的也越大。而后两组孩子的兴趣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个实验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惊人的结果,实验还影响了孩子们的画画质量,第一组孩子的画作质量要比另外两组差。

研究员认为,当我们因做了某件事而得到奖励时,我们会推断我们做这件事是为了奖励而不是为了事情本身。因此,一旦没有奖励,我们就会觉得不再有理由做这件事了,我们的行为就会根据自我认知停止。

莱珀和他的同事把这个过程称为过度合理化,因为外部奖励给做某事提供了太多的理由。

还有第二种可能的解释,就是每当某事被描述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时,它就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往往是不受欢迎的。

比如弹钢琴是目的,而练习弹钢琴却是手段。如果把弹钢琴看作是一种练习,那就是将目的变成了手段。但是,如果仅仅将弹钢琴看作是目的,那么,有可能我们在一开始弹钢琴的强度便永远无法达到练习的程度,因而那个最终的目的(学会弹钢琴)将无法实现。

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是,外部奖励会被认为是令人不快的控制。人类不同于巴甫洛夫的狗,当我们感受到了控制,当我们的自由意志受到了威胁,我们就倾向于退出或反抗它。

许多类似的实验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外部奖励与威胁、最后期限、检查和评估都属于同一类别,所有这些都对内在动机有削弱作用。

但是,什么是内在动机?简单地说,就是对事情本身感兴趣。然而,内在和外在的区别真的有那么清晰吗?

小孩子喜欢玩游戏,他们是对游戏本身感兴趣吗?好像是的。但是,有研究认为,他们的兴趣可能主要来自于游戏中的即时奖励机制,比如获得积分,获得宝物,不断升级;也可能来自于成就感,尤其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时候,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其他游戏者;也可能来自于网络社交。

这些因素看上去都不那么像是内在的因素。但它又是内在的,因为这些因素都是游戏本身产生的,而不是来自于游戏以外。

游戏开发商将那些奖惩机制全部内在化了。

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是一部奖惩机器,当我们的行为符合大脑程序设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愉悦;反之,我们就会感到焦虑。大脑正是通过一些化学分子来调整我们的情绪体验,并进而转化为对我们行为的奖励和惩罚。

游戏开发商正是洞悉了大脑的这一机制,从而开发出了可以诱导大脑产生相应情绪体验的机制,从而诱使我们按照它的要求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知道了游戏商的这个“阴谋”的时候,会降低我们对游戏的内在动机吗?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哪怕我们在理智上痛恨这个“阴谋”,但我们在行动上却根本无法拒绝大脑通过情绪体验发出的指令。

既然开发商能够开发出影响大脑情绪体验的程序,能够将外在的奖惩机制转化成大脑内部的奖惩机制,也就是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那么,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否也可以开发出这样的程序呢?

另外,如果有些行为真的无法转化,比如大量的练习钢琴、书法、算术真的谈不上有趣的话,这样是否就不能通过外在的奖惩来刺激行为?因为,实验告诉我们,这样做会降低内在动机,削弱对这些事本身的兴趣。

但是,这个观点仍然没有看到另一个问题。即我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还与我们对从事这项活动的熟练程度、擅长程度、理解深度等方面有关。

也就是说,当我们对某一活动越熟练,越擅长,理解越深刻,我们对它就会越感兴趣。

奖惩机制也许会暂时降低我们对这些活动的兴趣,但却会持续刺激我们去重复地做,而这样的重复会让我们对这些活动的熟练程度、擅长程度和理解程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转变我们对这些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也许这个才是当前我们的教育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点。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像设计游戏那样设计好我们的教育机制,那自然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避免我们产生对这些活动彻底反感的风险。

即便我们无法做到,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地奖励或惩罚,从而完全扭曲我们对这些活动的看法,那样,也许会错失我们从事这些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

相关文章

  • 读评《人性实验》:谈一谈奖励的隐性成本

    《人性实验》这本书里介绍了28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今天来谈一谈关于奖励的隐性成本。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 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一种隐藏...

  • 隐性成本!

    健身3年。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花销在外,还有很多隐性成本,比如时间和淘汰很多衣服!

  • 租房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1.租房不仅要看显性成本,也要考虑到隐性成本。显性成本包括房租、水电、物业、物业管理费等直接成本。隐性成本就是机会...

  • 读评《人性实验》:人性是冷漠的还是利他的?

    经济学假设人是自私的,即所谓经济人假设。因为只有人是自私的,经济推导才能得到收敛的均衡解。 在《人性实验》的第5章...

  • 企业可怕的10个隐形成本!99%的人都不知道

    企还有业经营中,除了一些可以看得见的成本,还有许多“隐性成本”。而恰恰是这些隐性成本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缓慢、经营陷入...

  • 迷信的隐性成本

    1.迷信的泛滥在于它能低成本满足安全感。 2.利益越大,不确定性越大,安全感需求越大,迷信越泛滥。因为迷信能低成本...

  • 产品的隐性成本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成本,最少也要付出时间(在我看来,时间反而最珍贵)。使用产品自然同理,成本有显性成本,也有...

  • 成本分摊的新知

    用正确的方法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准确分摊,从而减少隐性赢利和过度占用资源、实际是隐性亏损的订单。 作业成本法,英文叫...

  • 读《老路商学课—交易成本》小结

    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第一、隐性成本显性化; 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 第三、决策流程信息化。 第一条,隐性成本显性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评《人性实验》:谈一谈奖励的隐性成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zd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