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贝母——宝贝的父母昨天泡脚的时候,偷偷开电视看了一会儿,被女儿知道了。说爸爸偷偷看电视,却不让她看,伤心的不得了。老婆怎么哄也哄不好,只好我去安慰。
看着女儿躺着床上,脑袋蒙在枕头里,身体一抽一抽的委屈样儿,我不禁苦笑。我在她边上躺下,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
从前有个小孩,他一直被父母管束着,努力学习,长大,离开父母,上大学,谈恋爱,成家。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说,终于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再也没有人管我了。
可是后来不久以后,他有了一个孩子,于是他要陪她一起长大,给她换尿布,洗澡,夜里起来泡奶粉,陪她做游戏,教她识字,上幼儿园,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直到她上小学,跟她一起学拼音,做作业。偶尔他也想放松一下自己,也想一天劳累的工作之后躺下来休息一下,看看电视。可是不行,他要给孩子做榜样,要以身作则,他要陪着孩子一起学习。
虽然很辛苦,他还是不能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他依然很高兴,因为有孩子的出现,让他的生活多了许多的快乐,他非常非常地爱她!
宝贝终于不抽泣了,掀开她的枕头,眼泪鼻涕一大把,我把纸巾递给她,足足用了七张纸巾。我说你在包馄饨呢!女儿噗嗤笑了,差点打出一个大泡泡。
陪她聊了一会儿天,终于把她哄睡着,我悄悄的离开了。终于可以正儿八经的看会儿电视了。
(二)贝母的种类
第一段广告强行插入,是因为我突然想起贝母的名字来由。南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贝母是百合科植物,像大多数的百合科植物一样,地下都有鳞茎,如同一片片贝壳聚在母亲的身边。
贝母——宝贝的父母(川贝中的松贝,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常人都只知道川贝,性状像上图所示,它只是川贝中的一种,叫松贝,鳞片一大一小,小的如同天上的弦月,因此习称“怀中抱月”,不得不说古人真的浪漫之至。
实际上贝母的种类有很多。翻开药典可以看到有川贝,浙贝,平贝,伊贝,土贝母,湖北贝母等等。这只是药材的名称,每个药材还有不同的来源。
比如川贝,它的植物来源有百合科的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和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
后来因为野生川贝越来越少,于是又增加了两个品种,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和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var. wabuensis(S. Y. Tang et S, C, Yue)Z, D, Liu,S, Wang et S. C, Chen)。从瓦布贝母的拉丁名上,我们也能看出,它应该是暗紫贝母的一个变种。
贝母——宝贝的父母(川贝不同商品规格,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是根据来源分类,如果根据性状的来分类,川贝又可以分为“松贝”、“青贝”、“炉贝”,“栽培品”。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片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呈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片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片叶2~3枚及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片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好了,你是不是有点晕了呢?下面我们就从贝母的历史沿革和原植物来讲讲贝母吧!
(三)贝母的历史
1、土贝母(假贝母)和老鸦瓣
土贝母,《中国药典》记载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的干燥块茎。
贝母——宝贝的父母(葫芦科假贝母,图片来源于网络)
贝母——宝贝的父母(葫芦科假贝母的块茎,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你查中国植物志,发现它叫假贝母,不叫土贝母。这算是《中国药典》的一个瑕疵。
《诗经·载驰》中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蝱“,作者许穆夫人身处许国,今河南叶县。蝱读meng。西晋陆机《诗疏》中云:”蝱,今药草贝母也,其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著,有分解。“陆机为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后移居洛阳。因此,蝱应为分布于洛阳附近的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贝母——宝贝的父母(百合科老鸦瓣,图片来源于网络)
《尔雅》记载:莔(meng),贝母。《说文解字》中记载:莔,贝母也,通作蝱,则莔和蝱均相通。西晋末年郭璞注《尔雅》:莔根如小贝,圆而白花,叶似韭。这个描述与百合科植物老鸦瓣Tulipa edulis相近。现今仍有部分地方以之混充贝母使用。
蝱和莔都是指贝母,但是两者所对应的原植物却又不同。
至于“贝母”两个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阜阳汉简中,“贝母已寒热也”。
2、浙贝母和湖北贝母
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贝母,今出近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断谷服之不饥。近道就是指南京附近地区。此时贝母应为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详情请点击阅读上一篇推文)
《唐本草》:贝母,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从它所记载的贝母叶形及采收时间和产地分析,润住位于江苏,应为浙贝母,荆州和襄州位于湖北,当为湖北贝母。
宋朝的《图经本草》记载:贝母,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莱、润、滁州皆有之。根有瓣子,黄白色;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晒干。这里提到好几种贝母,根据产地除了假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还多了一种,荞麦叶贝母(荞麦叶大百合)。
3、川贝
川贝到了明代末期才出现。明朝李中立在《本草原始》中将贝母分为两类,其中“色青白,体重,单粒”的南贝母指得就是浙贝母中的“元宝贝”,而“色白、体轻、双瓣、质优良”的西贝母指得是川贝和伊贝(主要为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和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明代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云: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鹿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倪朱谟杭州人,熟知贝母性能,总结了川贝和浙贝的不同功能主治,自此,川贝和浙贝开始以产地冠名区分。
(四)、原植物
假贝母和老鸦瓣跟贝母属的植物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下面讲讲几种贝母属植物的区别。
1、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贝母——宝贝的父母 贝母——宝贝的父母(梭砂贝母,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梭砂贝母,叶3~5枚,集中于接近茎的中部或1/3处,靠近花的下方无苞片。花单朵,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宿存花被常包住蒴果。
2、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贝母——宝贝的父母(平贝母,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平贝母,叶轮生或对生,上部有少数散生;花1~3朵,顶端的花有4到6枚叶状苞片,这是区别于其他贝母的特征,一般的苞片都是1-3枚。花紫色具黄色小方格。
3、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贝母——宝贝的父母(伊贝母,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伊贝母,叶常散生,或以散生为主;花淡黄色,花被片外三片明显宽于内三片。
4、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贝母——宝贝的父母(甘肃贝母,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甘肃贝母,叶通常最下面两枚对生,上面2~3朵散生,花通常单朵,少有两朵,叶状苞片一枚。花浅黄色,有黑紫色斑点。
5、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贝母——宝贝的父母(川贝母,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川贝母,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散生或3-4枚轮生的,花通常单朵,极少2-3朵,颜色较为丰富,从紫色至黄绿色都有,通常有小方格,少数仅具斑点或条纹;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
6、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贝母——宝贝的父母(暗紫贝母,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暗紫贝母顾名思义,花朵暗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花单朵;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
除了上述介绍的贝母,还有一些常见的混淆品和伪品,如轮叶贝母、米贝母等。有机会再慢慢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