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但今天不行》是德国知名心理学家、作家、励志管理培训师科尔杜拉·努斯鲍姆的书,他结合咨询的案例、自己的经历,分享了66个“生活智慧”。
说出“谢谢,但今天不行”,意味着我们要放下成规、大胆说“不”、大口呼吸,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被完美主义绑架。
科尔杜拉在书里讲了一个寓言。
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赶路,当两个人都没有骑在驴子上时,路边的陌生人嘲笑他们:“这两个人真是愚蠢,你们带着驴,而它什么都不做,没有给你们带来任何用处。”
当父亲坐在驴子上时,又有陌生人指指点点:“可怜的男孩,他的短腿试图跟上驴的速度,这是什么父亲啊,看着孩子跑得那么累,自己还能悠闲地坐在驴上。”
父亲感到羞愧,便下来让男孩坐上去。
走着走着,一位路人大声说:“太过分了,小男孩坐在驴上,而他可怜的父亲却只能跟着走路。”
男孩听了很难过,让父亲也坐上来。
两个人都骑在驴子上之后,终于没有质疑声了。
不一会儿,有人说:“你见过这样的事吗?虐待动物!可怜的驴子,背塌了下来,无用的老人和年轻人都坐在上面。”
被指责的父子面面相觑,只好都下来,决定把驴绑在一根杆子上运回家。
他们很晚才回到家,精疲力尽,又有一个人说:“这可能是两个傻瓜,为什么不让驴子自己跑回厩里去呢?”
无奈,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会有人不理解,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你是不是也很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常常担心别人对你不满意?
不幸的是,我们不可能始终讨好所有人,因为无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人认为你的行为有纰漏。
乔治·莫兰迪是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油画家,今天风靡世界的“莫兰迪色系”,就是根据他的绘画风格所命名的,这个色系对后世的设计界、时尚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莫兰迪个性孤僻,一生独行。
他拒绝加入任何流派,很少参加艺术交流活动,终生的爱好,就是在工作室里画静物。
他笔下的物品,都是不起眼的瓶瓶罐罐,但是独特的色彩,散发出让人宁静的治愈力,直到今天,“莫兰迪色系”给人的感觉都是舒服、静谧。
莫兰迪说:“不必看很多东西,而要仔细看你看到的东西。一个人可以环游世界,却也可能什么都看不到。”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把友好、随和当作一种美德,将孤僻视为一种缺陷。
事实上,为人处事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保持相处中的舒适距离,才是关系持久的关键。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做过一项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过度随和,并且完全不懂拒绝的人,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得到的却是别人的轻视。
当一个人连自己都为难自己、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时,又怎么能指望别人会心疼你、顾及你的感受呢?
诚然,我们对有些人是有义务的,比如,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给孩子爱和安全,为他们提供健康成长的保障,让他们成长为健康、独立的人。
但是我们没有义务成为别人眼中完美的父母。
周遭人会不停告诉你,这样做才是好妈妈、那样做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养育孩子原本是一件充满了生机和幸福感的事,但这些来自身边人的“好意”、这些指指点点的建议,却让为人父母变得格外焦虑和艰难。
学会拒绝,不只是拒绝具体的行动,比如一些做不到的帮忙、不想参与的聚会,更重要的是拒绝别人对你的期待。
事实上,没有人有权力期待你做什么事情,就像那对父子沿途遇到的陌生人,无论你做得有多好,都不会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世间安得两全法,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满意,才是值得费脑筋的事。
有一段时间,作者渴望得到更多认可和赞美,马不停蹄的写作。生孩子的时候,她因为患有颈椎间盘突出,不适宜打无痛分娩针,但是为了能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她坚持要打。
医生说:“女士,你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你认识到你已经做得够多了呢?”
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也需要得到放松。
就像运动员在训练后需要恢复体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农民在收割后必须休耕,否则将无法再次丰收。
我们不必刻意满足别人的要求和期望,不必努力赢得所有人的赞美,只要轻松自在地生活,就非常难得了。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有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务,但最重要的任务,是由“真实的自我”来调节和管理自己。
也就是说,你做一件事,是因为真实的你想要做,而不是别人眼中的你应该做;
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遵从的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期待这样做就会赢得怎样的赞美。
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就是我们重新提出自己的思考、听到自己的声音、跳出条条框架的束缚的第一步。
一生那么长,要经历的事那么多,不必为不值得事、不值得的人暗自神伤;不必为了人情、面子让自己受委屈;更不必让每个人都喜欢你,尤其是那些匆匆过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