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盛极必衰,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有果,有盛有衰。历史上朝代更迭同样是这个规律。话说中国大唐王朝,当时的世界霸主,万邦朝圣的荣光彰显了大唐无比强大,特别是在唐玄宗时期这一景象达到了顶峰,也就是盛唐气象。然而在荣耀的背后隐藏了巨大的危机,色目人安禄山和粟特人史思明为首的叛臣发动了安史之乱。此乱造成李家王朝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唐玄宗逃到了四川避难。
天下乱了,这是大唐的不幸,然而,乱世出英雄,这是个英雄显身手的大好机会,正所谓“国家不幸英雄幸”,看到这个机会并迅速抓住的人在当时并不少,最典型的当属“总有办法先生”——第五琦。
第五琦复姓第五,单名琦,在说他之前,先讲讲第五这个复姓的由来。第五这个姓出自汉高祖刘邦强迁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封的编序,刘邦称帝之后,为了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削弱原齐国田姓贵族残余势力,他把田氏分为八部,分别迁往西安一带,并要他们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例如大族田广的弟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也就产生了第五姓氏。唯有“第五”氏这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得以较普遍流传,所以作为显姓收到《续百家姓》中。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及“五”(伍)两个姓氏,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由此看来,第五琦应该算是贵族后裔了。
第五琦是长安人,幼年失去双亲,与哥哥第五华相依为命,15岁时(开元14年)以明经科入仕,先后在江淮、河南、山东等地为官,做的都是县尉、县丞、从事之类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时,44岁的第五琦在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手下做录事参军。
面对如此乱世,他没有怨天由人,自暴自弃,反而成了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太守贺兰进明派他到蜀地向皇帝报告河北的战争事宜(很可能是他自己争取的),第五琦牢牢抓住了这次面圣的机会。
他简单几句话,一下子就抓住了战争的关键所在:“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
平叛战争的胜负在于粮饷,而粮饷的关键在于江淮财赋以及从江淮到关中的运输。他多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对此深信不疑。
危急关头,唐玄宗被这个人身上的那种大胆、果敢以及勇于任事的特质所感动,立即授予他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等职,负责江淮财赋的征收、输送等事。第五琦上任后迅速行动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办成了2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实行食盐的专卖制度。他在江淮地区对食盐从生产到销售全部实行国营化,对食盐组织生产然后加价卖出以获取暴利,从而变相的加税以丰饶国用。
第二件大事是重新开拓从江淮地区往关中地区的财赋运输路线。第五琦在极短时间内就重新建立了从江淮地区往汉水再往关中地区的运输线。
军资有了,运输物资的路也通了,这仗就好打了,由此迅速稳定了军心,为唐王朝的平叛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这两件大事的成功,第五琦的官位也水涨船高,如火箭般向上飘升,此时唐玄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李亨,唐肃宗李亨对第五琦也是赞赏有加,接连加封他为司虞员外郎、河南等五道支度使、司金郎中、诸道盐铁铸钱使等职。到乾元2年(759年),唐肃宗又加封他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专责办理理财事宜。
也就是说,仅仅三年时间,仅仅靠着理财之功,他就从一个普通太守的录事参军成为帝国宰相,令时人啧啧称奇。
由于平叛战线拉长,实行食盐专卖所获得的收益只是杯水车薪,为了迅速筹集60万大军的庞大军需费用,第五琦开始实施币制改革,铸行“乾元重宝”大钱。这种钱直径一寸,每千枚重十斤,一枚“乾元重宝”法定兑换十枚“开元通宝”,此举相当于政府变相从百姓手中抢夺物资,在极短时间内为平叛战争筹集了大量军需物品。可惜,六十万大军于安阳对阵史思明叛军,还是惨败。
唐肃宗决心重新组织军事力量,继续战斗,这就更需要更多的钱财。第五琦奏请朝廷铸造重轮的“乾元重宝”大钱,可兑换五十枚“开元通宝”。这样一来。朝廷只需要用十二斤铜铸造一千枚“重轮钱”,就可以在民间兑换含铜总量高达三百二十斤的五万枚“开元通宝”,从中获利二十多倍。
这种竭泽而渔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市场上物价顿时飞涨,普通百姓毕生积蓄刹那间化为乌有。为了活命,许多百姓四处逃亡,有些百姓活活饿死,剩下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盗铸大钱,官府无法禁止,京兆尹在几个月内杖毙的犯禁者就超过800人。
面对人心惶惶、天下骚乱的恶局,众臣群起而攻之,纷纷上奏弹劾第五琦,唐肃宗只得将其罢免,贬到忠州做长史。在路途中,又有人告他受贿200两黄金,唐肃宗派御史察问。结果因他的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将其进一步革职,流放到了夷州。
虽然如此结局,但第五琦已经是名满天下。他的大胆、勇于任事和不择手段在当时可谓是一种稀缺资源。
3年过后,他又被重新起用成为朗州刺史,任内政绩卓著。唐代宗即位后,他被召入朝廷,任太子宾客。对抗吐蕃入侵时,元帅郭子仪指名点姓的要他出任自己的后勤保障官。后来,他又多任要职,被封为扶风郡公。
到了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久闻第五琦的才干,打算再用第五琦,便下诏书召第五琦回京。不料第五琦却于同年八月初八(782年9月19日)在长安亲仁里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第五琦的过人之处,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个奇特之处是这个人“很有办法”,可以说是一个“总有办法先生”。再大的难题,他总是有办法解决。尽管有些方法有点急功近利、匪夷所思,有点放不到台面上,但毕竟是有方法,且很见效。
第二个奇特之处在于这个人办事非常快,总是雷厉风行,效率极高。让他去推行一件事,他会把进度掐得死死的,总能在限期来临前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力极强。
第三个奇特之处在于他特别善于抓住时机,而且胆子又特别的大,在关键时刻,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第五琦的所作所为实际上跟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很类似,他是大唐的理财高手,搂钱的耙子,他为了达到筹措粮草的财政目标,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执政者很喜欢他,但是下面的普通百姓却因此而大遭其殃。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各大平台“若森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