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要“自爱”,那你有停上半秒,问问自己——谁在“爱我”吗?
昨天国旗下讲话,一名叫悦悦的同学做了名为《悦纳自己》的演讲,因为12月5日谐音是“要爱我”,所以大家常常会在这天前后倡议“自爱”。
晚自习孩子做课前分享时,就以王尔德的“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为楔子,谈论“爱自己”的话题。
谁在“爱我”?—“我”在爱“我”?这两个“我”是一样的吗?如果完全一样,这句话就是矛盾的。
主体的“我”付诸思想行动,来审视,来关心,来疼惜——客体的“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1901/92b5bd0554e3362e.jpg)
主体的“我”是现在的“我”,那么客体的“我”就是过去的“我”;主体的“我”是理性的“我”,那么客体的“我”就是感性的的我......
照此,我们拆分出很多个自我——天使的“我”,魔鬼的“我”,优秀的“我”,失败的“我”,作为老师的“我”,作为妈妈的“我”,羞愧的“我”,傲慢的“我”,乐观的“我”,悲观的“我”,勇敢的“我”,怯懦的“我”,小时候的“我”,未来的“我”,懒惰的“我”,勤奋的“我”,愚蠢的“我”,天真的“我”......
如果有人批评“我”,如果我发现“我”错了,就对自己说:这是过去的“我”,是其中一个“我”,并不是所有。我还有未来的“我”,还有很多个“我”,“我”依然要去爱,“我”也值得被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