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付出的时候判断一下,我是否对对方有期待。
如果对方做不到,我是否可以不失望、不委屈、不受伤,如果做不到,那么就选择不为对方付出,也还给对方自由。
②如果还是期待对方做到,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期待和之前的付出分开,只是坦诚的告诉对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可以真实表达,但不控制、不怪罪。
③不丢情绪,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无力感丢到孩子身上。
④不压抑自己,不伪装,不强迫自己付出,也接受自己不付出之后可能遇到的挑战压力。
⑤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接受孩子的平凡。
⑥在接受之后学着喜悦的爱着这样的自己和孩子(这确实需要够强大的自爱力)。
⑦自己在用一些不好的习气对待孩子时能有觉察,不放纵自己习惯的情绪发泄路径,通过成长训练自己,慢慢做到能观察、能止息、能转化。
⑧孩子会不断打破你的底线。
这是一个刺激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多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学着去享受它(反正你一定会遇到的,与其痛苦的抗拒,不如享受)。
⑨孩子用TA的价值观来要求你,你可以接受以此来扩展自己,也可以拒绝(接受自己不是无边无际的,确实有局限),还可以谈条件,但不要谈判。
网友评论